美國與越南完成對等關稅談判,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3日分析指出,台灣對等關稅可能落在10%至20%之間,遠低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最初宣布的32%。然而,日韓談判進度緩慢可能導致台灣關稅協議延後公布。
連賢明在臉書表示,美越達成亞洲首個關稅談判成果,越南將對所有輸往美國的商品課徵20%關稅,對任何形式的「轉運」商品則課徵40%關稅。從英國的10%到越南的20%來看,台灣對等關稅預計將在此區間內,與中經院先前預估的15-20%相符。若談判順利,滿足川普展示談判成果的需求,稅率甚至可能降至10-15%,使台灣從最初宣布的32%獲得顯著改善。
連賢明指出,目前最大變數來自日本。川普原希望日本能迅速達成協議作為談判範例,但日本首相石破茂因7月20日國會選舉考量,要求撤銷或降低美國對汽車產業的25%關稅,導致談判陷入僵局。川普因此表示不排除將日本稅率提高至30%的可能性。
考量到韓日台在科技產業的競爭關係,連賢明認為,日本關稅懸而未決,加上韓國新總統剛上任不久,韓美談判尚未達成共識,這兩國的延遲可能導致台灣對等關稅延後公布,或美方先對日本宣布較高稅率,待石破茂選舉結束後再調整。無論哪種情況,都為台灣對美關稅談判增添新變數,凸顯國際關稅談判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