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方消息人士透露,台灣首支「魚叉飛彈中隊」有望於今年底前正式成軍。目前魚叉飛彈系統的模擬訓練設備、美方教官與技術顧問已經就位,首批飛彈發射車與雷達車也已運抵台灣,而首批魚叉飛彈彈體預計將在年底前交付抵台。
海軍反艦飛彈部隊正逐步擴充規模,以國產雄風系列反艦飛彈為主的機動第6中隊已經成軍。而備受關注的美製魚叉反艦飛彈部隊,將成為台灣海軍「海鋒大隊」的新成員。目前海鋒大隊下轄兩個大隊,共有12個作戰中隊(6個固定陣地中隊和6個機動中隊)及1個支援中隊,全部配備雄風系列反艦飛彈。
台灣向美國採購的陸射型魚叉飛彈系統抵台後,將與現有的空射型(由F-16戰機掛載)、潛射型(配備於劍龍級潛艦)及艦射型(配置在銘傳、逢甲等派里級軍艦及濟陽級軍艦)魚叉飛彈形成完整的「魚叉家族」防禦網。這將使台灣同時擁有四種不同發射平台的魚叉飛彈系統,大幅提升防衛能力。
根據台美協議,台灣共採購100套、400枚陸射型魚叉反艦飛彈系統,預計在2026年底前交付32套系統,剩餘68套將於2028年前運抵台灣。首批5輛飛彈發射車和1輛雷達車已運抵台灣,海軍海鋒大隊正進行接裝訓練。
軍方人士表示,海軍計劃於2026年1月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台灣已向美方表達希望首批陸射型魚叉飛彈能在此時間點前交付,美方對此表示理解並願配合。依照部隊成軍標準,當人員訓練成熟、裝備系統操作獲得認證、飛彈系統整體到位,以及後勤補給保養與營舍陣地完工進駐等條件完成時,「魚叉中隊」即可正式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