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上廁所像針刺?她痛到掛急診…泌尿道炎原來這麼兇!
2025-05-28 14:08 作者 / 李蘭妮
泌尿道感染是不少女性難以啟齒的身體困擾。根據醫療統計,台灣每三名女性當中,就有一人曾罹患尿道炎或膀胱炎,其罹患率更是男性的八倍以上。然而,社會普遍對此類感染存在許多誤解,不僅讓患者陷入羞愧與焦慮,也造成就醫延誤、病情加重等問題。
為了澄清這些錯誤觀念,健康資訊節目《健康紅燈區》特別邀請板橋高美泌尿科診所院長曾仁澍,針對泌尿道感染的十大常見迷思進行詳盡解說,期望讓大眾建立正確認知,及早發現、正確治療。
曾仁澍指出,女性泌尿道構造與男性不同,尿道僅長約3至5公分,且位置靠近肛門與陰道,容易讓外來細菌侵入膀胱,引發感染。他強調,在女性身上,「尿道炎」與「膀胱炎」實際上無法明確區分,往往是同時發作的「下泌尿道感染」,與是否有性生活並無絕對關聯。
「其實大多數泌尿道感染與性行為無關,反而與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像是喝水太少、長期憋尿、壓力大、免疫力低落等因素,才是引起感染的主因。」曾院長表示,誤將泌尿道感染與性行為畫上等號,不但會讓患者產生羞恥感,更可能因為害怕他人誤會而不願就醫,最終導致病情惡化。
對於坊間流傳的另一個說法——「膀胱炎不需治療,靠自己會好」,曾仁澍也直言這是非常危險的迷思。他解釋,有些年輕女性因免疫力較好,輕微症狀可能在數日內緩解,但這並不代表可以不治療。「如果沒有正確處理,有可能演變成腎盂腎炎、輸尿管感染,嚴重甚至會導致細菌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症,危及性命。」
此外,他也提醒女性朋友注意泌尿道感染的早期徵兆,包括排尿疼痛、頻尿、急尿、下腹不適、血尿等。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與治療,不可自行亂吃藥或聽信偏方。
有些民眾會以為觀察尿液顏色變深或味道變重,就能判斷是否感染。對此,曾仁澍解釋:「尿液顏色和味道會受到飲食、水分攝取影響,例如吃火龍果會讓尿液變紅、吃蘆筍會出現特殊氣味,這些都不代表感染。」他建議,最可靠的判斷方式,是結合排尿疼痛、灼熱感等臨床症狀來觀察。
節目最後也不忘提醒觀眾:「泌尿道感染不是只有一次就沒事,它可能反覆發作。」曾院長建議,日常應保持充足水分攝取、避免長時間憋尿、正確清潔私密部位,才是預防之道。
泌尿道感染雖小,卻攸關生活品質與身體健康。若民眾能破除迷思、落實正確觀念,不僅能及早發現、有效治療,更能大幅降低未來重複感染的風險,遠離身體與心理的雙重壓力。
《健康紅燈區》:不只解惑,更給你勇敢面對健康的力量。📺 完整節目請看 ▶https://youtu.be/zuY3UgKrHu4?si=ORTuK2_qAtayjN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