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青光眼不是老年病!不到30歲也可能中鏢 醫師:高度近視族群要特別警惕

2025-05-16 22:07  作者 / 李蘭妮

圖/AI示意圖圖/AI示意圖

談到青光眼,許多人第一個聯想到的往往是「老年人專屬的眼疾」,但這樣的觀念早已過時。新光醫院教授級醫師劉瑞玲指出,根據臨床觀察,近年來罹患青光眼的年齡層不斷下修,甚至不乏不到30歲的年輕患者,令人憂心。

這些年輕患者有一個明顯共通點──高度近視。所謂「高度近視」,指的是近視度數超過500度以上,而這樣的族群在台灣並不少見。劉教授說明,青光眼可分為「原發型」與「續發型」,其中「原發型」又分為「開放型」與「閉鎖型」。而在「開放型青光眼」中,高度近視被視為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

「近視度數越深,發展為青光眼的風險越高。」劉教授指出,高度近視會使眼球結構異常拉長,導致視神經變得脆弱,對眼壓變化更加敏感,進一步加劇視神經損傷的風險。 此外,劉教授特別提醒,曾接受近視雷射手術的人也需更加警覺。由於角膜在手術後會變薄、形狀改變,導致日常門診使用的眼壓計無法準確評估真實眼內壓力,容易產生「眼壓正常」的錯誤印象。「這其實是一種『假象安全感』,很可能延誤治療時機。」她強調,曾做過雷射近視矯正的高度近視患者,仍應定期追蹤眼底與視神經狀況。

除了高度近視,青光眼的風險還與多項因素有關,包括家族遺傳、年齡增長、眼部外傷與長期使用類固醇等。劉教授指出,若家中直系親屬有青光眼病史,或曾長期自行點用眼藥水者,應主動向眼科醫師諮詢,接受詳細檢查,包括眼底攝影與視野分析。

「很多人以為青光眼是眼壓高才會得,但實際上還有一種叫做『正常眼壓性青光眼』,患者眼壓在標準範圍內,卻仍發生視神經萎縮,這類型在亞洲族群尤其常見。」劉教授說。

她呼籲,年輕人別再輕忽視力健康,特別是高度近視族群,不應等到視力模糊才就醫。即便目前看似無症狀,仍應養成定期眼科檢查的習慣,及早發現病灶,才能及時治療、守住視力。

想了解更多關於「青光眼為何被稱為視力小偷」的真相嗎?眼科教授劉瑞玲醫師在《健康大錢線》節目中與主持人錢怡君,深入解析青光眼的成因、風險族群與預防關鍵。觀看連結:https://youtu.be/IFsKstlO_B8?si=x7gr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名醫說醫

驚!青光眼初期沒症狀?台灣超過45萬人罹患青光眼!

你知道嗎?台灣目前已有超過45萬人被診斷罹患青光眼,而實際罹

2025-05-16 21:34

健康快報

補錯不如不補?鹿茸這樣吃才有效,醫師親授「補身三大關鍵」!

為推動國產鹿產品的正確應用及現代科學補養觀念,由農業部指導、

2025-05-09 10:54

健康快報

【健康365】大阪大學:「三癸酸甘油酯」提升心臟病患者存活率?

1. 什麼是「三酸甘油酯沉積性心肌血管病」? 它的英文名字

2025-05-05 09:59

健康快報

你每天三餐正在「餵養癌細胞」?曾嶔元醫師:胰島素才是癌細胞的加速器!

你以為「斷食」只是為了減肥?其實,它可能是遠離癌症的一把關鍵

2025-05-02 19:56

名醫說醫

醫師被判胰臟癌竟不急開刀?他「偷看答案」後選擇先去旅遊!

你能想像嗎?如果被醫師告知「你得的是胰臟癌」,你會怎麼做?絕

2025-05-02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