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與美國就貿易戰達成休兵協議時,雙方毫無退讓的態度引發全球關注。如今,隨著談判結果出爐,日本、南韓與印度等多國紛紛認為,自己在對美談判中應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跟進中國的策略。
美方大幅讓步,將對中國商品課徵的145%高額關稅下修至30%,這樣的結果令多國政府感到措手不及。北京以強硬手腕取得談判優勢,而那些過去為避免衝突而配合美國、未採取報復措施的國家,現在開始質疑自身原先的策略是否失當。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直言:「排隊的人都在想,又何必排隊?這項協議讓中國跳過排隊,而且對美國並沒有明確的好處,所以對其他國家來說,看在眼裡更痛苦。」
美國內部官員也坦言,與其他國家的談判仍需要時間。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指出,美國與日本、南韓的貿易協商進度緩慢。財政部長貝森特也透露,由於歐盟內部缺乏共識,相關談判遭遇阻力。
儘管中國展現了談判優勢,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曾任世界銀行中國區主任的郝福滿則提出警告:「對大多數國家來說,對美國採取強硬立場風險相當大。」
南韓政壇也出現不同聲音。總統參選人李在明表示,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不應急於草率達成初步協議,並批評現任看守政府處理過於倉促。
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則在回應外界提問時指出,目前貿易談判仍在進行,「遽下判斷為時過早」,對川普政府的協商態度釋出不滿。
GeoMacro的首席策略師帕皮奇也觀察到:「很多國家可能會效法中國,認為和川普總統談判的正確方向是堅定立場、保持冷靜,迫使他屈服。」
在東京,負責日本關稅事務的談判首席代表赤澤良誠曾在月初表達希望於6月與美方達成協議,但日本媒體近日報導稱,實際協議時間可能延後至7月,甚至選在參議院選舉前達成,顯示東京當局也逐漸改變談判節奏,不再急於完成。
至於越南,面對三分之一的經濟仰賴對美出口的情況,即使對美方讓中國優待感到不滿,卻苦於缺乏有效籌碼,僅能透過正式表達抗議,實際行動卻極為受限。
當中國與美國就貿易戰達成休兵協議時,雙方毫無退讓的態度引發全球關注。如今,隨著談判結果出爐,日本、南韓與印度等多國紛紛認為,自己在對美談判中應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跟進中國的策略。
美方大幅讓步,將對中國商品課徵的145%高額關稅下修至30%,這樣的結果令多國政府感到措手不及。北京以強硬手腕取得談判優勢,而那些過去為避免衝突而配合美國、未採取報復措施的國家,現在開始質疑自身原先的策略是否失當。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直言:「排隊的人都在想,又何必排隊?這項協議讓中國跳過排隊,而且對美國並沒有明確的好處,所以對其他國家來說,看在眼裡更痛苦。」
美國內部官員也坦言,與其他國家的談判仍需要時間。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指出,美國與日本、南韓的貿易協商進度緩慢。財政部長貝森特也透露,由於歐盟內部缺乏共識,相關談判遭遇阻力。
儘管中國展現了談判優勢,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曾任世界銀行中國區主任的郝福滿則提出警告:「對大多數國家來說,對美國採取強硬立場風險相當大。」
南韓政壇也出現不同聲音。總統參選人李在明表示,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不應急於草率達成初步協議,並批評現任看守政府處理過於倉促。
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則在回應外界提問時指出,目前貿易談判仍在進行,「遽下判斷為時過早」,對川普政府的協商態度釋出不滿。
GeoMacro的首席策略師帕皮奇也觀察到:「很多國家可能會效法中國,認為和川普總統談判的正確方向是堅定立場、保持冷靜,迫使他屈服。」
在東京,負責日本關稅事務的談判首席代表赤澤良誠曾在月初表達希望於6月與美方達成協議,但日本媒體近日報導稱,實際協議時間可能延後至7月,甚至選在參議院選舉前達成,顯示東京當局也逐漸改變談判節奏,不再急於完成。
至於越南,面對三分之一的經濟仰賴對美出口的情況,即使對美方讓中國優待感到不滿,卻苦於缺乏有效籌碼,僅能透過正式表達抗議,實際行動卻極為受限。

貿易談判與貿易戰相關知識
貿易戰是指國家之間為了保護本國產業或改善貿易失衡,通過加徵關稅、設置貿易壁壘等手段進行的經濟對抗。2018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是近代最具代表性的大規模貿易摩擦,川普政府當時以貿易逆差和知識產權保護為由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中國則採取了對等反制措施。
談判策略中的"強硬"與"妥協"往往取決於國家的經濟實力、貿易依賴度和替代市場的可行性。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和多元化的貿易夥伴,這使其在談判中具有較強的反制能力和耐受力。相比之下,像越南這樣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的國家,談判籌碼就相對較少。
貿易協議通常涉及多個方面,包括關稅減免、市場准入、知識產權保護、投資規則等。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最惠國待遇原則要求成員國對所有WTO成員提供相同的貿易條件,但雙邊協議可以在此基礎上提供更優惠的條款。
國際貿易談判中的政治因素不容忽視。國內政治壓力(如選舉、民意)常常影響領導人的談判立場和時間表。這也解釋了為何日本可能考慮將協議時間安排在參議院選舉前。
全球供應鏈重組是近年來的重要趨勢。受貿易戰和疫情影響,許多跨國企業開始尋求供應鏈多元化,減少對單一國家的依賴。這使得像越南、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地位逐漸提升。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