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成式AI快速發展的時代,教育與媒體如何應對資訊洪流與倫理挑戰成為關注焦點。「2025媒體天空領航員論壇」日前在台灣師範大學舉行,來自產官學及媒體界近40名專家學者共同呼籲,唯有深化數位素養、強化制度保障,才能在AI時代守護人本核心價值。
由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與政治大學數位傳播文化行動實驗室合作主辦的論壇吸引數百位教育者、媒體人與學生參與,討論範圍涵蓋生成式AI應用、法規倫理、兒少權益、性別正義到媒體轉型等多元議題。
中央通訊社社長胡婉玲分享該社自2018年推動AI新聞工具的經驗,從自動生成氣象與地震速報、文字轉語音、新聞配圖推薦到事實查核機器人,逐步建立「編輯+AI共作」的工作模式。胡婉玲強調:「AI不是取代記者,而是讓更多記者能夠回到新聞現場。」同時,所有AI產出必須經過專業審稿程序,以確保新聞的真實性與公信力。
台灣照顧管理協會榮譽理事長張淑慧指出,數位時代的性別暴力已從現實場域蔓延至網路世界。根據衛福部調查,性影像暴力終生盛行率已高達10.4%,尤其在30至39歲族群中最為嚴重。網路上的「換臉」、「未經同意散布影像」等案例不僅造成被害者心理創傷,也反映社會在數位防護與性平意識上仍有待加強。張淑慧呼籲從初級預防、政策制定到公私協作三方面落實保障,共同打造「網路也能安全且充滿尊重的公共空間」。
兒童福利聯盟政策發展處副處長李宏文則表示,數位時代為兒童提供更多參與平台,如「1420兒少發聲平台」等本土實踐案例,已開始讓兒少能對政策與生活表達立場。他強調:「孩子不是大人的附屬,而是知情的社會主體」,教育體系應積極培養兒童的創意思考與社會參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