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雪梨大學最新研究顯示,蛋白質攝取比例對體重控制有顯著影響。許多人在減肥過程中同時減少澱粉和蛋白質的攝取量,卻發現體重難以下降,甚至有些人反而變得更胖。研究指出,單純計算熱量並不足以有效控制食慾或體重,蛋白質的攝取比例才是成功減重的關鍵因素。
雪梨大學博士後研究員Alison Gosby博士進行了一項實驗,讓平均年齡24歲的纖瘦男女分別攝取含有10%、15%及25%蛋白質比例的飲食。研究結果顯示,攝取10%蛋白質飲食的參與者比攝取15%蛋白質飲食的參與者多攝取了12%的熱量,他們傾向於補充更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食物,因而增加體重上升的風險。然而,當蛋白質含量從15%增加到25%時,對總熱量攝取似乎沒有顯著影響。
Gosby博士解釋了「蛋白質槓桿效應」(protein leverage effect):當飲食中的蛋白質含量太低時,人體會驅使我們繼續進食以達到所需的蛋白質目標。這意味著在食物充足的環境中,限制蛋白質攝取的減肥方法反而可能導致過度飲食,攝取更多熱量而增加體重。
華盛頓大學營養主任Connie Diekman補充說,這項研究進一步證實了「攝取蛋白質能提供更持久的飽足感」。她建議在每餐中都攝取一些蛋白質,有助於做出更健康的食物選擇,並改善後續的飲食習慣。
因此,想要成功減重的人應確保飲食中至少含有15%的蛋白質,同時避免高脂肪和高糖分食物,才能健康有效地降低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