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印度三位甘地領袖的悲劇:寬容與暴力的歷史對照

2025-05-14 00:20  撰稿 / AI

荷蘭裔美籍通俗歷史作家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在其著作《寬容》(Tolerance)中指出:「人們往往因自己的信仰而憎恨其他人,而不是去愛其他人」。這句話在印度獨立以來的歷史中得到了深刻的印證,特別是三位同姓甘地的政治領袖皆遭刺殺身亡的悲劇。諷刺的是,甘地這個名字本應象徵非暴力與和平。

第一位是舉世聞名的印度聖雄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他以非暴力不抵抗運動領導印度走向獨立,然而他對穆斯林採取寬容態度的立場卻激怒了印度教激進分子。1948年1月30日,剛結束絕食的甘地在前往新德里祈禱會途中,遭印度教狂熱分子高德西(Nathuram Vinayak Godse)槍擊身亡。令人動容的是,中槍後的甘地仍以手勢表示寬恕兇手,並說:「神啊...為他祝福。」

第二位是印度女強人甘地夫人(Indira Priyadarshini Gandhi)。她雖與聖雄甘地無血緣關係,但同樣因宗教衝突而遇害。1984年6月,甘地夫人政府發動「藍星行動」,強行解除錫克教民兵武裝。同年10月31日,她在總理府內被兩名錫克教徒保鏢開槍刺殺,享年67歲。

第三位是甘地夫人之子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他在母親遇刺後接任總理,推動市場化改革促進印度經濟快速成長。然而在1991年5月21日的競選活動中,拉吉夫被來自「塔米爾之虎解放組織」的女性自殺炸彈客攻擊身亡,年僅47歲。這是因為他曾派遣印度軍隊進入斯里蘭卡,協助政府軍對抗塔米爾分離主義者。

這三位甘地領袖的悲劇命運,正如房龍在《寬容》一書中所描述的人類歷史上種種不寬容行為的縮影。在印度這個多元宗教、多元民族的國家,寬容與和平共處的理想始終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幕僚長助攻第一夫人形象翻轉 成功躍升為國民最愛

法國男星德尼波達里戴斯(Denis Podalydès)

2025-05-14 04:20

美西航線運價將突破3000美元,預計7月達5000美元,上海航班本週已滿載

美國宣布未來90天對中國商品關稅降至30%,為貨櫃船公司

2025-05-14 04:15

以色列軍方襲擊加薩南部醫院 疑鎖定哈瑪斯實際領導人穆罕默德·辛瓦爾

以色列軍方於13日晚間對加薩南部一處醫院發動攻擊,據以色

2025-05-14 03:15

桃園新屋資源回收場深夜火警 消防動員60人成功控制火勢

桃園市新屋區東興路二段一處資源回收場於13日深夜發生大規

2025-05-14 02:25

台灣與日本生魚片偏好大不同:鮭魚與鮪魚的文化差異

台灣與日本雖然都有食用生魚片的習慣,但兩地民眾對於魚種的

2025-05-14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