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BBC報導,香港「反送中」運動結束後,港府為中學生安排的中國大陸考察團近期頻繁發生事故,引發各界對安全性、學習成效及強制參與政策的質疑。
今年來,這些考察團接連出現問題,包括多所中學學生爆發急性腸胃炎、聖保羅書院一名學生在杭州交流期間不幸離世,以及學生未經許可夜間離開住宿地點等事件。為應對這些情況,香港教育局已成立「學生內地考察專責小組機制」,直接與中國大陸相關部門協調,以改善考察活動安排。
香港教育局長蔡若蓮表示,雖然考察團不會納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評估,但要求所有學生參與,缺席者需提供解釋或請假,學校也必須向校董會和教育局報告。一位受訪的韋姓學生坦言:「不想去也要去,因為不是讓你選擇,只是通知。」
在安全管理方面,一位化名張老師的公民科教師指出,考察團開始時就有家長表達安全顧慮。他說:「現在所有高中生都需要參加考察團,10多名老師面對100多名學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張老師還提到,考察團的承辦機構由教育局以招標方式選定,學校對行程缺乏控制權,而局方採用「價低者得」的準則可能導致服務質量不佳。
對此,香港教育局回應稱選擇承辦機構時會考慮技術、創新建議及價格等多方面因素,並非單純「價低者得」。
關於考察成效,曾任通識科11年的前教師田方澤質疑,在1比10的師生比例下,部分老師可能缺乏熱情,而考察活動往往流於走馬看花,實際效果有限。
據香港立法會文件顯示,過去三個學年的考察開支共計近港幣1.87億元(約新台幣7.25億元)。2025至26學年,預計將資助超過5萬名高中生,開支增至1.16億元,年增34.6%。在香港連年財政赤字的情況下,此項開支持續增加,反映港府對此事的高度重視。
自2021至2022學年度起,香港政府推出公民科取代原有通識教育科,規定各校安排高中生至少前往中國大陸考察一次,目的是增進學生對中國國情的了解及提升國民身分認同。這些考察團由香港教育局主辦並委託承辦機構籌辦,每名學生均獲全額資助。受疫情影響,首個考察團延至2023年4月才正式啟動,至今已有約14萬名高中生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