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聯邦政府自1981年將同工同酬原則納入憲法,然而四十多年後,性別薪資差距仍然明顯。根據瑞士聯邦統計署的最新數據,女性薪資平均低於男性16.2%,每月相差1364瑞郎(約新台幣4萬9866元)。
數據顯示,性別薪資差距隨著職業生涯發展而擴大。年輕人初入職場時差距最小,但隨著年資增長、家庭計畫及生育等因素影響,到退休年齡時差距達到最大。在總體薪資差異中,約707瑞郎可歸因於職業類別、產業、教育程度或職位等可量化因素,但剩餘657瑞郎則源於職場中對女性的無形歧視。
國際勞工組織的研究指出,這種無形歧視包括: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男性、鼓勵男性談判更高薪資,以及因女性育兒中斷工作而導致的經驗不足等問題。
瑞士常見的家庭分工模式是「母親兼職、父親全職」,這直接導致女性收入較低,雇主提撥的養老金也相應減少。長期影響下,女性退休金保障明顯低於男性,加劇了年長女性的貧困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女性年均退休金為3萬5840瑞郎(約新台幣131萬元),而男性為5萬4764瑞郎(約新台幣200萬元),差距高達34.6%。這一差距對離婚女性影響尤為嚴重,特別是長期依賴配偶經濟的女性在離婚後常陷入經濟困境,成為老年貧困的高風險群體。
在母親節來臨之際,瑞士女性團體正積極遊說政府改革相關政策,以減少女性面臨的結構性不平等,為母親們提供更完善的制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