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印巴衝突的歷史淵源:喀什米爾爭端與宗教分歧

2025-05-07 00:15  撰稿 / AI

喀什米爾地區反抗軍與印度軍方的交火場景已成為這片爭議土地的常態。正如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曾言:「世上流血最多的地方,莫如基督的王國」,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宗教衝突。

2023年4月22日,印度控制的喀什米爾巴哈甘鎮發生針對遊客的恐怖襲擊,造成26人死亡及數十人受傷。印度隨即指控巴基斯坦政府是背後支持者,使兩國緊張關係再度升溫。由於雙方都擁有核武器,這場地區性衝突迅速成為國際關注焦點。

喀什米爾長期以來一直是印巴衝突的導火線。追溯歷史,印度人和大部分巴基斯坦人其實擁有共同血統,都是3000年前雅利安人與當地居民混血的後代。印度原有自己的宗教體系,但12世紀突厥人入侵北印度後,伊斯蘭教開始大規模傳播,成為印度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南部地區則多保留傳統宗教信仰。從此,宗教衝突與流血事件便層出不窮。

17世紀起,英國開始殖民印度,直到1858年正式將其納為殖民地。二戰後,英國無力維持殖民統治,決定讓印度獨立。然而,當時伊斯蘭教領袖真納及「全印穆斯林聯盟」提倡的「兩個民族論」影響深遠,最終導致了印巴分治的實施。1947年7月18日,「印度獨立法」通過,英屬印度分割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新國家,巴基斯坦於8月14日宣布獨立,印度則於次日獨立,由此展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之一的遷徙行動。

印巴分治是否明智,至今仍有爭議。讓理念不同的兩方分開生活看似合理,但這也使地區性小衝突升級為國際爭端,尤其當雙方都擁有核武器時,情況更加危險。可以確定的是,英國的分治計劃過於粗糙且倉促,至少留下了兩大後遺症:一是巴基斯坦被分割成相距1600公里的東西兩部(東巴後來獨立成為今日的孟加拉),二是喀什米爾問題。

分治時,喀什米爾土邦領袖哈里·辛格希望將該地區建成類似「瑞士」的中立國。英國撤軍後,親巴基斯坦部隊入侵,哈里·辛格以割讓土地為條件向印度求援。經過一番混戰,聯合國安理會於1948年1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林俊傑遭網友無端指控介入感情 經紀公司發聲明回應

金曲歌王林俊傑即將於6月7、8日在臺北大巨蛋舉辦演唱會,

2025-05-07 03:15

美財長貝森特:正與17個主要貿易夥伴磋商 中國為唯一例外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6日在聯

2025-05-07 03:05

臺大金山分院以社區整合醫療模式榮獲《遠見》首屆ESG醫療永續獎

臺大醫院金山分院憑藉「北海岸社區連續性整合醫療-全人、全

2025-05-07 02:25

加壓馬達成家庭用電隱形殺手 民眾發現洗澡6分鐘耗1度電

隨著夏季來臨,一位住在公寓的民眾發現家中連續兩期電費異常

2025-05-07 02:20

國家地理雜誌揭秘「台灣5大秘境」 屏東山林可能邂逅野生動物

國家地理雜誌英文數位版近日推出台灣特輯,精選5處鮮為人知

2025-05-07 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