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檸檬產業面臨嚴峻挑戰,農民反映受到去年颱風及氣候異常影響,導致檸檬樹枝條受損、著果率低,估計減產高達七成以上。民進黨立委徐富癸5日前往竹田鄉進行現勘,要求相關單位盡快啟動農損救助機制,減輕農民損失。
徐富癸表示,屏東縣是台灣重要的檸檬產區,種植面積約1600公頃。近期多位農民反映檸檬嚴重受損,因此邀集農糧署、農改場、屏東縣政府及農會等單位共同會勘,研擬協助措施。
現場一位許姓農民表示,他種植約7分地的檸檬,去年開花期間連續遭受3個颱風侵襲,造成果樹枝條受損,今年花朵品質不佳、著果率低落,預估產量將減少七成以上。往年春果時期每分地可收成4000斤檸檬,今年卻不到1000斤,而春果時期正是檸檬價格最好的時候,損失慘重。
另一位張姓果農指出,他的檸檬園約1甲2分地,每分地成本約7至8萬元,保守估計損失超過50萬元,只能「有多少賣多少」,期盼能盡快獲得天然災害救助。
徐富癸強調,去年颱風造成的延遲性災害已影響多種水果,包括玉荷包、酪梨、芒果及檸檬等,農民叫苦連天。他要求農民盡快向鄉公所回報農損情況,並呼籲相關單位加速啟動救助機制。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長鄭永裕表示,4月中旬已陸續接獲高樹鄉、九如鄉檸檬農損通報,已呼籲各鄉公所盡快提報農損狀況,以利後續救助工作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