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打擊詐欺指揮中心28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自去年8月至今年3月,詐騙案件造成的財產損失金額已從新台幣131.1億元降至70.9億元,降幅達48.8%,顯示政府推動的「精準打擊」機制及相關防詐措施已見成效。
針對社群媒體PTT指出詐騙集團3月收入較2月增加16.6%的說法,指揮中心解釋,根據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數據分析,詐騙犯罪具有週期性和季節性特徵。今年1、2月因農曆春節連假影響,詐騙案件數量下降明顯,而3月雖較2月有所上升,但仍維持去年8月以來的整體下降趨勢,受理案件數已從去年8月的1萬9590件降至今年3月的1萬6634件。
指揮中心特別指出,針對假投資詐欺這類被害歷程長、不易察覺且單筆損失金額高的詐騙類型,政府積極推動「查找潛在被害人」工作,透過科技偵查、數據分析及多元宣導等方式,及早中斷詐騙過程。這些努力使假投資詐欺的財產損失金額從去年8月的105億元下降至今年3月約51億元。
面對不斷變化的詐騙手法,打擊詐欺指揮中心表示,政府將持續以「運用AI人工智慧、深化跨境合作、監管關鍵產業、加強被害保護」為重點,並透過「精準打擊」機制,分析受害者共通特徵及成功攔阻案例,主動掌握高風險族群,強化預警、攔阻與宣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