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AI繪圖工具興起 台灣漫畫家陳漢玲堅持:創作需保有靈魂與實感

2025-03-31 09:05  撰稿 / AI

隨著OpenAI推出將照片轉換為吉卜力風格的圖像生成工具爆紅,宮崎駿曾說「AI創作是對生命的侮辱」的言論再度引發討論。台灣資深漫畫家陳漢玲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雖然新技術帶來便利,但難以取代手繪的真實感受,「真的沒有靈魂」。

不到40歲已出道超過20年的陳漢玲,代表作包括「極道甜心」、「潘朵拉的禁忌之吻」等。她3月底受邀參加德國萊比錫書展,在活動空檔分享了她對AI創作的觀察與漫畫教學經驗。

現任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漫畫系助理教授的陳漢玲認為,雖然數位工具能加快圖像產出速度,但對講究構圖節奏、視覺語言的漫畫創作而言,AI目前仍難以取代專業漫畫家對圖像敘事的掌握能力。

她分享了一段親身經歷:在攻讀美術碩士期間,她突然意識到自己因長期使用平板繪圖、久未手繪,對創作產生了陌生感。「我感受不到創作的實感,當下忍不住落淚。」陳漢玲表示,過去手繪時能清楚記得每個畫面,但用數位工具後,常發現自己「幾乎沒有任何記憶」,「那一刻讓我感到非常恐懼,好像自己根本沒有參與創作。」

在作品「唯妙唯俏☆COS社」中,她曾嘗試用3D軟體製作背景,雖節省時間,但完成後感受到強烈失落,因此決定不再仰賴此類工具。她也觀察到學生使用AI生成圖像交作業的情況增多,「平常畫得不怎麼樣,突然出現一張水準超高的圖,不懷疑也難。」

對於AI圖像工具引發的著作權爭議,陳漢玲指出最大問題在於訓練過程往往未經授權即大量使用創作者作品。她表示,如果能用自己的圖像資料訓練AI,她不排斥使用這項技術,「但問題是現在的情況並不是這樣。」

從小在動漫陪伴下成長的陳漢玲,國中便開始練習畫漫畫,高中時期投稿獲得出版社新人賞肯定。她笑稱當年立志成為漫畫家,卻被母親叫去早餐店幫忙,「一天要煎60顆蛋,心裡覺得好想死,我只是想畫漫畫啊!」

陳漢玲親身見證了台灣漫畫創作資源的變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黃豪平分享成語愛好與校園經歷 坦言過度使用成語曾惹女友不悅

即將與宇珊共同主持中天《一鳴驚人》的黃豪平,近日分享了自

2025-05-03 11:35

李遠揭秘百大文化基地計畫:堅持做對的事,不懼批評

文化部於5月3日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首屆百大文化基地發表會

2025-05-03 11:30

蔡壁如因黨徽爭議遭民眾黨停權一個月,黃國昌表示尊重中評會決定

民眾黨中央委員蔡壁如因在黨主席選舉期間變造黨徽事件,被中

2025-05-03 11:25

吳沛憶回應罷免行動:盼回歸理性討論 服務處收死亡威脅已報案

民進黨立委吳沛憶3日回應國民黨發起的罷免行動,表示能理解

2025-05-03 11:20

兩波鋒面來襲 明日全台降雨增多 下週二三全台濕涼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表示,未來一週將有兩波移動性鋒面通

2025-05-03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