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中國新型登陸艦設計缺陷引質疑 法國專家:展示武力但防護不足

2025-03-25 08:36  撰稿 / AI

中國近期建造的新型登陸駁船引發國際關注,德國《明鏡周刊》報導引述法國軍事專家分析,這些疑似為攻台設計的船隻防護能力嚴重不足,在實戰中極易成為優先攻擊目標。專家認為,這些駁船影像在中國社群媒體廣泛流傳,顯示北京可能刻意展示軍事實力,向外界釋放武力訊號。

軍事網站「海軍新聞」今年1月首先披露中國在廣州建造多艘用於兩棲登陸行動的新型駁船。軍事觀察家沙頓指出,這些船隻很可能與解放軍未來攻台計畫相關。《明鏡周刊》進一步報導,這些駁船設計令人聯想起二戰盟軍諾曼第登陸時使用的移動港口,但與當時用於補給不同,中國新型駁船的設計目的似乎是發動而非結束戰爭。

根據流出的照片分析,這類駁船配備類似懸索橋、長超過120公尺的登陸橋,能承載坦克等重型戰車,並突破地形限制,為解放軍在台灣沿岸擴展登陸選項。巴黎天主教大學地緣政治專家布朗丁表示,北京借鑒「移動港口」概念,增加軍事部署的彈性與選擇。

然而,布朗丁強調,從曝光影像看,這些駁船幾乎沒有自我防禦能力,難以抵禦無人機、水雷或反艦飛彈等威脅。實戰中必須依賴護衛艦、掃雷艦及防空系統協同作戰,否則難以完成登陸任務。他認為相關畫面在中國網路流傳,顯示北京可能刻意展示軍力進展,「對中國而言,這是對外展示軍事實力的一種方式。」

《明鏡周刊》發現中國社媒平台微博上有近百萬人追蹤的帳號發布「準備登島中……」的駁船影像,不僅未被刪除,還吸引許多留言,有網友甚至詢問「建個幾千艘能不能直接架到台灣」。

報導指出,儘管中國在艦艇數量上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軍,但在品質與技術層面仍有差距。即使面臨經濟放緩,北京仍持續擴張軍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近期通過決議,將國防預算維持7.2%的年增幅,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並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稱,將「堅定推進國家統一進程」。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貿協推動「2025全球商機鏈結總動員」計畫 成功創造1700萬美元拉美商機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主辦、外貿協會執行的「2025全球商機鏈

2025-07-02 13:20

建商降價策略:市場調整還是利潤回吐?

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針對當前房市降價議題提出專業見解

2025-07-02 13:15

台中豐原茶行遭連續潑漆 警方迅速逮捕三名嫌犯

台中市豐原區一家茶行於上月28日及29日凌晨連續遭到潑漆

2025-07-02 13:10

企業與文化攜手共進,王隆興於芬蘭米凱利藝術節分享台灣文化魅力

高雄市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王隆興於7月1日在芬蘭「台灣

2025-07-02 13:05

中選會宣布馬文君、游顥罷免案成立 訂8月23日投票

中選會於今日宣布,國民黨立委馬文君及游顥的罷免案已正式成

2025-07-02 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