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膽結石作祟!飯後腹痛是警訊 醫師:4大症狀需立即就醫

一名近60歲、有高血壓與糖尿病病史的女性,最近三個月只要進食後就會出現脹氣和上腹部悶痛。經醫師診斷,她的症狀是由膽結石阻塞膽管引起的膽管炎所致。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一般外科主任王俞傑指出,約80%的膽囊炎患者是因膽結石阻塞所引起。他在門診中常見患者抱怨胃痛,即使服用胃藥也無法緩解。王醫師特別提醒民眾,若出現「飯後右上腹痛、黃疸、灰白便或急性發炎反應」等四大警訊,應盡快就醫,以免病情惡化導致敗血症等嚴重後果。

王俞傑主任分享了該名女性患者的病例:她曾因右上腹疼痛及高燒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後出院。然而一個月後,她再度出現腹痛、黃疸,並伴隨深色尿液、反覆高燒及畏寒等症狀,入院時甚至已有嗜睡現象。所幸經過腹腔鏡手術治療後,病情逐漸穩定。

膽囊的主要功能是儲存肝臟製造的膽汁,在需要消化脂肪時將膽汁送入腸道。長期下來,若膽囊內膽汁濃縮或流動不順,可能因體質因素而形成膽結石。這些結石隨膽汁流動至不同位置,可能引發各種併發症,包括急性膽囊炎、黃疸或急性膽管炎,嚴重時甚至可能發展為敗血症。

根據醫學文獻,膽結石的高危險群包括肥胖者、女性、40歲以上及有生育經驗者。王俞傑主任建議,健檢發現無症狀的膽結石可先觀察,但若出現典型症狀,應及早處理,必要時進行膽囊切除手術,以避免病情反覆惡化。

王醫師特別強調,對於有症狀且常因油膩飲食而發作的膽囊結石患者,建議及早治療,以避免反覆發作影響生活品質。他也呼籲民眾日常應避免過度油膩飲食,並定期健康檢查,這是預防膽結石的有效方法。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