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王秀蓮建築展》:未有地圖的人生

王秀蓮建築展相關資訊。(圖/摘自臉書) 王秀蓮建築展相關資訊。(圖/摘自臉書)

她是台灣第一位執業的女性建築師,王秀蓮(1929-2023)。一生以堅毅與創意,開拓屬於自己的建築視野,也留下時代的足跡。

昨天親自走進展場,看到她留下的圖紙、模型與時代影像,內心十分欽佩。更令我動容的是,她不僅在專業領域開創女性的先河,還曾出錢出力,為教堂興建兒童啟智中心,把建築化作社會公益的具體實踐,我致詞時由衷讚佩她是「人間菩薩」。

1969年,她的人生迎來重要轉折。丈夫林錫山出任台南市長,王秀蓮認為原北門路自宅狹小,不適合接待賓客,便決定在東門路興建新居。這個案子成為她累積十五年專業後,能完整展現設計理想的重要作品。

雖然未曾出國進修,她卻透過專業書籍汲取國際建築思潮,從山崎實的迴廊設計、尼邁爾的百葉窗,到強生的新古典語彙,都成為她的靈感來源。

台南市東門路自宅平面簡潔、動線清晰,最具特色的圓拱迴廊,不僅因應熱帶氣候遮陽採光,也回應了她對抒情美學的追求。她曾說:「方形立面未能滿足抒情性,苦思後取圓拱造型,將線條簡化,切角轉折,並以天然石牆壓住基線,達到比例與美感的平衡。」

在立面表現上,她追求「看久袂厭」(台語:久看不膩)的視覺平衡美學。王秀蓮將自幼培養的縫紉手藝,巧妙轉化為獨特的建築語言,特別重視材料運用,善於將平價且易取得的在地建材轉化為富有質感的建築表情。她擅長以「ルーバー」(louver)作為立面分割元素,或採用空心磚堆砌組合變化圖樣;又或以洗石子創造摺紋般立面,或運用碎磁磚、碎石片等材料靈活拼貼於曲牆表面,賦予立體質感。

那不是冰冷的建築,而是她用人生寫下的篇章。王秀蓮用堅毅與美學,將專業、生活與社會責任融為一體,也讓人看見女性在專業與時代中深耕的力量。

📍 展覽資訊
主題展區|臺南市定古蹟「愛國婦人會館」
展期|114年9月10日-115年1月4日
衛星展區|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館一樓(114年11月起)

這不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個跨越性別與時代的見證。邀請大家走進王秀蓮的世界,看見台灣建築的多元風貌與女性力量的深耕。

🎬 《王秀蓮建築展 : 未有地圖的人生》前導片|30秒愛上「王秀蓮」的台南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