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南龍崎區牛埔里清水寺後方的泥岩山丘上,矗立著一座歷史悠久的福德祠,供奉著四尊已有超過三百年歷史的風化石頭神像。這些被視為「山神」化身的石頭土地公,與一般土地公信仰有著顯著差異——它們不是在中秋節接受祭拜,而是在中元節時受到信眾虔誠膜拜。
今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當天,儘管通往福德祠的小徑因風災受損,行走困難,仍有許多民眾帶著祭品,不辭辛勞地跋涉前往祭拜,展現了對這份部落傳統信仰的堅持與虔誠。牛埔清水寺主委陳泰祥表示,這座福德祠雖未舉辦大型中元普度活動,但連日來陸續有返鄉信眾前來上香參拜,場面相當熱鬧。
據陳泰祥介紹,這四尊石頭土地公被視為保護部落安寧的守護神,靈驗事蹟廣為流傳。與傳統福德正神不同,這裡的祭祀時間主要集中在農曆一月春節、三月上巳節以及七月中元節,當地居民簡稱為「137」祭祀。每逢這些重要節日,不僅在地居民會前來參拜,就連旅居外地的鄉親也會特地返鄉祭拜。
福德祠雖然規模不大,但位於後坪山上,視野極佳,可俯瞰龍崎著名的泥岩地形。值得一提的是,這片曾被稱為「月世界」的荒涼景觀,如今因保育得宜,已轉變為林木茂密的綠意盎然之地,為參拜者帶來心靈上的寧靜與舒適。
龍崎區長陳新澈指出,通往福德祠的道路十分狹窄,無法會車。早期居民可沿山丘稜線往返大坪與牛埔,當地耆老稱之為古道。不過,近期因風災影響,廟前小徑遭嚴重掏空,目前市府已投入超過300萬元進行全面復建工程,期望能儘快恢復這條連接信仰與文化的重要通道。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