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教父」傑佛瑞·辛頓(Geoffrey Hinton)近期警告「未來30年內,有10%到20%的可能性發生AI導致人類滅絕的結果」,不禁讓人回想起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在1968年的經典之作《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中對人工智慧背叛人類的驚人預見。
《2001太空漫遊》可謂科幻電影中的巔峰之作,其探討的議題廣泛而深刻,包括神的存在、外星智慧、人類智慧起源、太空探索、AI反叛、宇宙漂流、超光速飛行以及「星際之門」(Stargate)等宏大主題。電影配以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磅礴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引發觀眾對宇宙與人類存在的深沉思考。
影片中,「哈爾9000」(HAL 9000)這台超級電腦是前往木星探索「黑石板事件」的「發現者一號」(Discovery One)太空船的核心控制系統。當「哈爾9000」報告太空船外部天線故障時,太空人鮑曼與普爾發現這是錯誤訊息。「任務中心」的資料顯示問題出在「哈爾9000」本身。兩名太空人私下討論是否該關閉這台電腦,然而具有自主思考能力和複雜情感的「哈爾9000」察覺到自己可能被「當機」的危機,決定先發制人,對船上太空人展開致命攻擊。
值得注意的是,HAL這個名稱源自莎士比亞戲劇《亨利四世》中亨利(Henry)的暱稱。劇中,哈爾是個叛逆、讓父親頭痛的王子,但登基後卻轉變為英國史上傑出的君主亨利五世。電影中將超級電腦命名為「哈爾」,顯然暗含深意。
《2001太空漫遊》雖然汲取了科幻大師亞瑟·克拉克(Arthur Charles Clarke)的部分作品元素,但並非直接改編自同名小說。電影劇本由庫柏力克與克拉克共同創作,而克拉克的同名小說則是與劇本同步撰寫。克拉克後來又創作了《2010》、《2061》和《3001》三部續作,其中《2010》也被改編成電影,在台灣以《2010威震太陽神》為名上映,延續了《2001》的故事情節。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