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蘭德倫在1967年梅爾維爾導演的《獨行殺手》中,塑造了電影史上最具標誌性的殺手形象。這部作品以「沒有誰比武士更孤獨。或許,只有林中的老虎,才了解武士的孤獨」為開場,引用自新渡戶稻造1899年的《武士道:日本之魂》,完美呈現了梅爾維爾對武士道精神的推崇。
《獨行殺手》之所以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在於其獨特的視覺風格:亞蘭德倫戴著氈帽、穿著風衣、戴著白手套,臉上永遠掛著冷峻的表情,為這部極度風格化的犯罪電影注入了強烈的戲劇張力。對於2023年8月18日辭世的亞蘭德倫和導演梅爾維爾而言,這部作品無疑是他們職業生涯的巔峰之作。
有趣的是,《獨行殺手》並非完全原創,其靈感來源於1942年改編自格里安葛林小說的《受僱的槍手》。兩部電影在情節、主角造型甚至開場場景都有相似之處。然而,《獨行殺手》之所以能超越前作成為不朽經典,在於梅爾維爾賦予作品的統一而強烈的冷冽風格。
在視覺上,梅爾維爾採用低冷色調,場景多為陰天或雨天;聽覺上極為靜默,近半數畫面沒有對白,背景音樂也極為稀少。他以極簡主義手法處理戲劇性場面,卻在敘事過程和細節描繪上極為細膩,讓人聯想到另一位孤獨風格大師布列松。
孤獨與「義理」是本片的核心主題,兩者都與武士道精神密切相關。「義理」體現了武士的信條:有恩必報,有仇必復,即使在現代社會中以殺手身份存在,這一信條依然不變。影片法文原名「Le Samouraï」直譯即為「武士」,比台灣當年使用的《午後七點零七分》更能反映影片本質。
《獨行殺手》影響了無數後來的作品,包括威廉佛烈金的《霹靂神探》、吳宇森的《諜血雙雄》以及盧貝松的《終極追殺令》等。2010年,英國《Empire》電影雜誌將其評為「世界百大電影」第39位,彰顯了這部作品在電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