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大阪世博藝術盛宴:陳景林千小時藍染巨作「台灣母親河」震撼亮相

「We TAIWAN台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將於8月2日盛大登場,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陳景林以一幅寬920公分、高294公分的藍染巨作「台灣母親河」,向世界展現台灣最長河流濁水溪的壯麗景觀與深厚文化底蘊,透過精湛染色藝術訴說台灣土地的動人故事。

此次核心展覽「台灣光譜」選在由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的當代展演場所VS.(at GRAND GREEN OSAKA)展出。走進挑高的展覽空間,「台灣母親河」溫柔而震撼的藍色畫面立即映入眼簾,令人嘆為觀止。

陳景林在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創作靈感源自他對家鄉的深厚情感。他出生於南投縣水里鄉,距離濁水溪僅數百公尺,童年時甚至需涉水過河才能到街上,與這條河流有著密不可分的生活連結。濁水溪不僅是農業灌溉的重要命脈,更對台灣的民生與物產發展扮演關鍵角色。

陳景林與妻子馬毓秀致力於染織藝術研究數十載,深入探索台灣數百種染料植物的開發與應用,發現從紅、橙、黃、綠、藍、靛、紫到茶褐、灰黑等色系皆相當齊全。他指出,先民使用各種植物作為染料,而現代化學染料雖然便利,卻也造成環境污染,最終危害人類健康。

基於這樣的理念,夫妻倆自1980年代末開始投入天然染色研究,至今超過40年,致力復原台灣傳統色彩,並在學校、社區積極推廣天然染料,讓台灣大地的色彩重現於日常生活中。他們將染色工藝與藝術創作結合,發展出獨特的「藍染畫」,運用蠟染、絞染與塗染等技術,期望透過藝術創作提升台灣傳統工藝的美學價值,吸引更多人學習傳承,同時促進國際交流。

「台灣母親河」的創作過程極為艱鉅。陳景林首先前往濁水溪中游地區進行田野調查,從不同角度取景,記錄曲流地形與河谷景觀,再以拼貼方式構圖。前期踏查與構思花費一個半月,之後密集工作60天,他和助理們每天工作約14小時,總計耗費超過1000工時才完成這幅巨作。製作過程中,將整片畫布浸入染缸,使色彩深入纖維內部,形成可雙面觀賞的獨特染色畫作。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