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針對公館圓環及公車專用地下道拆除填平案於7月31日晚間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行地方說明會,吸引超過100名民眾參與,場地一度爆滿。市府委外單位進行簡報,比較圓環設計的疑慮與正交路口的優勢,以及地下道填平後的規劃方案。
簡報指出,公館路口為台北市連續7年交通事故熱點之冠,近7年累計1717件事故,平均每4天發生3件,去年更是全國交通事故熱點嚴重度最高。市府認為現有七岔路口圓環內動線交織複雜,導致同向擦撞事故占7成,而改為四岔正交路口後,預估可減少63%的事故及86%的同向直行擦撞風險。
關於公車專用地下道,市府表示填平工法風險較低,交通影響期僅2至3個月,遠低於加蓋不填平方案的2年影響期。雖然平面公車專用道會使旅行時間增加約40秒,但透過號誌連鎖設計,約60%的車輛無須停等紅綠燈,且填平後可增設左轉車道並擴大行人空間。
然而,與會民眾對市府報告內容表達強烈不滿,認為與上次說明會大同小異,且明顯以拆除填平為導向,未真正傾聽民意。有民眾拍桌大罵,指責市府「已非先射箭再畫靶的問題,而是一堆人在幫市長蔣萬安拍板的政策解套」。
民眾黨籍市議員張志豪與社民黨籍市議員苗博雅罕見立場一致,要求市府應在文山、中正、新店等相關區域也舉辦說明會,並考慮即將動工的捷運南環段可能造成的交通影響。兩人建議市府應先從標線、標示、號誌改善著手,並與民眾取得共識後再動工,避免工程一旦實施後不可逆的情況。
交通管制工程處長張建華回應表示,市府將持續舉辦說明會溝通,蒐集相關資訊後才會進行下一步,同時需考量試辦方案是否符合法律規範,以避免發生事故後的責任歸屬問題。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