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人相信「癌細胞愛吃糖、醣類,所以戒糖或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能餓死癌細胞」的說法。對此,基因醫師張家銘提出不同見解,指出雖然低醣環境確實能抑制癌細胞生長,但這也可能激發癌細胞更強的求生本能,反而增加癌症轉移風險。
張家銘醫師在社群媒體分享,許多癌症患者認為減少飯量和戒掉甜食可以「餓死癌細胞」。這種想法並非完全錯誤,因為低醣環境和葡萄糖缺乏確實能限制癌細胞生長速度。然而,癌細胞作為生命體,面對生存威脅時會尋找其他生存途徑。
他引用2025年發表於頂尖醫學期刊《細胞》的研究指出,當癌細胞缺乏糖分時,會活化HRD1蛋白,並將TRAIL蛋白包裹在外泌體中送往肺部。這些外泌體會改變肺部免疫環境,使原本具抗癌功能的細胞逐漸疲弱,失去戰鬥力,最終使癌細胞更容易在肺部形成轉移。
該研究還發現,血液中外泌體TRAIL濃度可能成為預測術後肺轉移風險的重要指標。TRAIL濃度越高,肺轉移風險越高,甚至比傳統的甲胎蛋白(AFP)或腫瘤大小更能提前預警,有助於及早防範。
張家銘醫師強調,抗癌並非不能採取低醣飲食,而是「不應只依靠低醣」。維護健康需要全方位的日常積累,包括均衡飲食、充足蛋白質、優質油脂和纖維攝取、規律運動、充足睡眠以及情緒穩定,這些才是維持免疫系統戰力的關鍵。同時,必要的治療和定期檢查也絕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