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地區近期遭遇罕見熱浪,芬蘭部分地區氣溫飆升至33.5度,創下自1914年34.7度以來的最高溫紀錄。瑞典與挪威同樣面臨高溫侵襲,挪威氣象機構甚至在近北極圈地區測得34度高溫。
針對這波北歐高溫現象,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解釋,這主要是「熱穹效應」所致。當中高緯度地區受高壓籠罩時,沉降氣流會使環境變得乾燥、天空晴朗,加上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使氣溫容易快速上升。高壓系統移動緩慢,往往導致連續數日高溫。
吳德榮強調,這種現象在夏季並非前所未見,只是有時持續時間較長。他指出,北歐地區缺乏海洋調節效應,夏季偶爾出現30度以上高溫屬正常現象,但連續高溫對當地居民的適應能力構成挑戰。
相較之下,台灣屬於「海洋性氣候」,有海洋調節氣溫,通常最高溫度在38至40度就達到極限。而歐洲等大陸型氣候區域,由於缺乏海洋調節作用,在強烈日照下氣溫更容易攀升,這種溫度變化其實並非特別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