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海運即將向母公司陽明海運提出建造兩艘6.4萬噸超輕便型散裝船的計畫,採用2+2模式,即包含兩艘額外選擇權。這是該公司自2013年訂造超輕便型散裝船後,時隔12年首次提出新船建造計畫。
目前光明海運經營11艘散裝船,其中10艘為自有船舶(包括6艘巴拿馬型船與4艘超輕便型船),另有1艘租賃船。公司已連續四年獲利,2021年獲利10.98億元、2022年獲利5.7億元、2023年獲利約4億元、2024年獲利約2.1億元。
光明海運在2000年前曾因高額船舶租金而長期虧損。雖然2021年公司業績好轉,管理層開始爭取建造新船,但當時未獲母公司陽明海運支持。2022年,時任陽明董事長鄭貞茂以光明負債比高達七成為由,表示需等待財務改善後再議。
2023年10月,台航董事長劉文慶曾建議光明分批建造12艘中小型散裝船,但陽明董事會仍未批准。直到今年5月,接掌陽明近10個月的蔡豐明董事長終於同意讓光明建造新船。目前光明負債比已降至約六成。
由於光明官股身分無法在中國大陸訂造船舶,且韓國造船廠已不接散裝船訂單,估計只能在日本或台船建造。業界高階人士指出,目前在日本建造6.4萬噸散裝船,造價約3900-4000萬美元,若光明能在2022年下單,每艘可節省逾500萬美元。不過,現今造價與2008年金融海嘯前相比仍算低廉,當時該型船造價曾高達5千萬美元。
光明海運曾是準備上市的公司,陽明與光明等集團約700名員工擁有光明股票。陽明集團員工股東期盼光明未來能恢復上市計畫,並透過股東會要求讓光明擴建新船,適時汰舊換新,為公司創造更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