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台多起預售屋因建商財務問題而淪為爛尾樓,引發購屋族群恐慌。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在提出關鍵建議,指出消費者應將焦點從預售合約轉向土地負債狀況,只需花費20元至地政事務所調閱土地謄本,即可有效評估建案風險。
鄭文在解釋,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預售屋須取得建造執照才能銷售,合約會載明基地地段與地號。消費者可憑此資訊至任一地政事務所申請土地謄本,查詢基地是否設有銀行、融資公司或私人抵押權。他強調:「重點不在合約,魔鬼藏在細節。」預售屋契約雖經政府審核,但基地若有多筆抵押權,特別是融資公司或私人抵押,可能顯示建商資金不足、負債比過高。
根據央行規定,購地貸款上限為5成,保留1成動工款,建商應自備約6成資金。若謄本出現融資公司抵押權,可能意味建商實際自備款僅1至2成,違反政策精神,財務槓桿過高。鄭文在指出,無論建案位置優劣,土地抵押權越多、層級越複雜,代表財務壓力越大,工程停擺風險也越高。
他提醒消費者不要輕信銷售話術,應理性判斷,透過土地謄本獲取客觀資訊。「只花20元,就能大幅降低購屋風險,值得每位準屋主多跑一趟地政事務所。」鄭文在呼籲購屋者務必做好風險調查,避免積蓄付諸流水,成為爛尾樓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