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石破茂今年2月訪問華府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後,美日貿易關係卻未見改善。經過七輪談判,雙方仍未達成共識,日本甚至收到美方威脅信函,若無法在期限內達成協議,將面臨25%關稅制裁。
《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日本政府原本希望延續安倍晉三時期與川普建立的友好關係,透過強調日本在美投資及創造就業機會等貢獻來獲得貿易談判優勢。然而,川普公開批評日本「被寵壞」,認為日方在貿易上佔美國便宜。
布魯金斯學會亞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索莉絲分析表示:「日本正痛苦地認清一件事,在川普眼中日本並不特別。當他看到貿易赤字時,不會考慮安全夥伴關係,他只看到赤字數字。」
儘管日本自2019年起成為美國最大外資來源國,創造超過百萬個就業機會,川普仍維持強硬立場。首輪談判時,川普親自出席並贈送印有「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紅帽給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但談判進展有限。赤澤亮正坦言感覺仍在「五里霧中」徘徊。
美日貿易談判的兩大癥結點為汽車與稻米。2024年日本對美出口汽車達140萬輛,但僅進口美國車1萬6千餘輛,造成巨大貿易逆差。日方解釋這並非刻意設限,而是美國車款不符合日本道路條件與消費習慣。
稻米問題則涉及日本文化與農業政治。川普曾宣稱日本對美國稻米課徵「700%關稅」,日方則強調已設置最低進口配額,每年可免稅進口77萬噸稻米,且美國為最大供應國。
曾參與TPP談判的大江博認為,美方立場比第一任期更為強硬,日本必須接受已無「特別待遇」的現實。他建議日本接受更多美國稻米進口,既可幫助低收入家庭應對物價上漲,也有助於打破談判僵局。
日本前駐美大使藤崎一郎則呼籲,面對區域安全威脅,美日應避免貿易對立削弱整體戰略合作,「如果美方的勝利是大寫的Win,那我們的win就用小寫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