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張欣瑜舊金山7日專電)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宣布對多國實施新一波關稅措施。CNN分析指出,雖然川普的關稅政策初期已在政治和經濟層面取得部分成效,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其四大政策目標之間存在矛盾,難以透過關稅手段全面實現。
根據報導,川普的關稅政策旨在達成四項主要目標:促進美國製造業發展、增加政府稅收、平衡貿易逆差,以及迫使貿易夥伴制定有利於美國的政策。川普上任初期,關稅政策確實帶來一些積極成果,包括部分企業宣布在美投資設廠、關稅收入增加、4月貿易赤字減半,以及多國與美國展開談判。
然而,CNN分析認為,這些表面上的成功可能僅是經濟體系面對高額關稅時的短期調整反應,而非真正的長期效益。在製造業振興方面,雖有蘋果、通用汽車等企業宣布在美投資,但許多投資決策實際上早在關稅政策前就已規劃。同時,美國面臨製造業勞工短缺和高勞工成本等結構性問題,製造業就業人數實際上比川普上任時還少。
關於增加政府收入的目標,報導引述德意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史洛克的分析指出,若要用關稅收入完全取代所得稅,對所有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需達100%甚至200%,遠高於目前水平。此外,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貿易逆差並非經濟損失,持續縮減的貿易赤字反而可能暗示美國消費能力下降。
川普最新宣布的關稅措施將於8月1日生效,分析認為這可能是為給予貿易夥伴更多談判時間。然而,一旦談判達成協議,關稅可能被取消,這又將削弱增加財政收入的目標。報導總結,川普要同時實現所有關稅政策目標,似乎難以達成。(編輯:陳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