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暫緩施行高關稅期限將於7月9日到期,台美關稅談判進入最後關鍵時刻。據了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與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上週末再度前往華府,這是他們繼6月25日赴美進行第二輪實體磋商後,不到10天內的第二次訪美行程。
美國總統川普已表示,自7月7日起將開始寄發首批關稅暨貿易協議通知書。對於此次鄭麗君團隊赴美的目的及談判進展,行政院保持低調立場,僅表示「雙方持續就關稅議題溝通磋商」,不願透露更多細節。此次赴美談判團隊規模較小,主要目的是把握最後溝通機會,積極爭取對台灣最有利的關稅稅率。
自今年4月美國宣布對等關稅新政以來,台美雙方已進行多次磋商,包括4月11日的首次視訊會議、5月1日的首輪實體磋商,以及6月25日的第二輪實體磋商。雙方討論範圍涵蓋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貿易便捷化及供應鏈韌性等多項經貿議題。台灣方面也針對美國發起的「232條款調查」表達立場,指出若對半導體相關產品加徵關稅,可能會阻礙產業赴美布局並增加供應鏈斷鏈風險。
行政院已針對不同關稅情境進行評估,包括低關稅(10%至20%)、高關稅(20%至30%)及極高關稅(高於30%)等不同模型,並擬定相應方案協助產業因應。最終談判結果仍待美方正式通知或公布,台灣方面表示不會臆測或主動對外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