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3)日舉辦中小學數位教學成果交流會,吸引全國近200所學校、約400位教師參與。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方案專案辦公室執行秘書、台中教育大學校長郭伯臣分享,透過個人化載具與數位工具的應用,學生在自主學習與跨領域素養方面均有顯著提升。
研究顯示,學生累積使用教育部「因材網」超過4小時後,數學、國語文、英語文成長測驗的通過率明顯提高,對學習落後學生尤其有效。該平台已整合生成式AI學習夥伴「e度」,提供即時解惑、錯題分析與學習建議,同時支援教師課程設計與差異化教學。
郭伯臣表示,我國數位教育具備快速部署、資源普及與親師協力等優勢。教育部已參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與學生AI能力框架」,將其納入國中小AI教育政策,並發布多項數位學習指引,引導教師在課堂上運用生成式AI技術。
教育部資科司科長鄧慧穎強調,數位學習重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透過個人化學習載具,讓學習不受時空限制。交流會中,宜蘭縣蘇澳國小展示如何運用數位平台與生成式AI輔助學生自學;嘉義市崇文國小善用智慧互動大屏與個人載具,強化學生理解與創意表達;桃園市光啟高中則設計親子共作的線上學習任務,鼓勵家長陪伴孩子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