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近期熱浪侵襲之際,法國人對冷氣的抗拒態度再度成為焦點。統計顯示,僅25%的法國家庭擁有冷氣設備,而真正安裝固定式冷氣的比例更低至4%,遠遠落後於鄰國。這種現象背後反映的不僅是電費考量,更深層次地涉及文化習慣、建築法規與環保意識。
今年6月底,歐洲異常早地迎來熱浪,巴黎氣溫飆升至38度,南部地區甚至超過40度。面對酷暑,巴黎市民各顯神通。居民馬蒂亞斯告訴記者,他和大多數巴黎朋友一樣沒有冷氣,只能靠開窗、電扇降溫,甚至尋求公墓、美術館等公共場所的庇護。另一位居民安南達則表示,熱浪期間她會選擇去博物館、電影院或商場,也會洗冷水澡來消暑。
法國人抗拒冷氣的原因多元而複雜。文化習慣是關鍵因素之一,馬蒂亞斯坦言不喜歡冷氣,擔心會導致喉嚨痛。他還提到法國人似乎有種「硬漢」心態,寧願忍受高溫也不願依賴冷氣。建築法規同樣構成限制,尤其在巴黎這座歷史名城,許多18世紀建築被列為古蹟,居民連更換窗戶都不被允許,更遑論安裝冷氣設備。
環保意識也在法國人的決策中扮演重要角色。多位受訪者表示擔心冷氣會增加能源消耗、加劇城市熱島效應,形成「惡性循環」。莫妮克建議應增加城市綠化,種植更多樹木,綠化屋頂,並尋求冷氣的替代技術。
然而,隨著氣候變化加劇,法國人的態度也在悄然改變。記者走訪家居用品店發現,熱浪期間移動式冷氣銷售激增,貨架已被搬空。受訪者普遍認為,隨著熱浪頻率增加,冷氣終將成為趨勢,尤其在公共交通等場所更是必不可少。
旅法20多年的台灣演員楊宜霖分享了法國人的抗暑智慧:清晨便關閉遮陽板、拉下窗簾隔熱,將家中電扇集中在客廳,全家共處一室以節省電費。她表示不會考慮購買冷氣,「熱浪通常只持續幾天,多喝水、忍耐一下就能度過」,這種心態或許正是法國人與冷氣保持距離的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