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中美貿易協議簽署,但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與台驊控股創辦人顏益財均表示,目前僅見框架,具體內容仍待釐清。謝志堅指出,無論最終結果如何,由於去年第四季美國進口商已大量搶進貨,目前全美1700多個保稅倉庫已呈爆滿狀態,全美零售聯合會(NRF)預估未來四個月美國進口貨櫃量將減少8.1%至21.8%。
專家分析認為,儘管中美達成最新協議,但細節不明確,兩國經貿問題的實質緩解仍有相當距離。中國穆恩戰略負責人穆恩質疑,對協議條款的缺乏透明度顯示實質內容可能不如川普政府所暗示的豐富。
顏益財表示,目前中美大部分商品關稅仍維持在30%,僅少數品項為55%。此次簽署的協議並非最終解決方案,而是包含階段性減稅、稀土協議與90天談判延長的框架。雖有重大進展,實質成果仍需後續談判確認並落實。
國內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指出,川普曾表示此次倫敦協議中,美國對中國關稅將為55%,中國對美國則為10%。他認為其中針對芬太尼加收的20%關稅很可能取消,且中國企業憑藉規模優勢,許多商品短期內難以被其他國家替代,美國進口商仍需從中國進口。
謝志堅進一步分析,在美國保稅倉庫已滿的情況下,今年下半年美國航線將無旺季可言。NRF估計6月美國進口貨櫃量將年減6.2%、7月減8.1%、8月減14.7%、9月減21.8%、10月減19.8%,11月和12月的預估數字尚未公布。他預期明年美國進口貨櫃量將恢復正常,雖然關稅會提高商品售價,但美國進口商會尋找價格合理的貨源,美國政府也可能透過降低油價與減稅等方式減輕民眾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