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韋安觀點》《中東新變局:伊以衝突重塑地緣格局》 ——「崛起之獅」行動的戰略影響與大國博弈

2025-06-19 10:13  撰稿 / 韋安/資深媒體人

(圖/AI生成)(圖/AI生成)

2025年6月13日,中東地緣政治格局發生了歷史性轉折。以色列代號「崛起之獅」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不僅重創了伊朗的軍事指揮體系和核設施,更從根本上改變了地區力量平衡。

一、毀滅性「斬首」行動

6月13日凌晨3點,約200架以色列戰機從多個方向同時進入伊朗領空,對德黑蘭、納坦茲鈾濃縮設施、大不里士導彈基地等戰略要地實施精準打擊。這次行動的戰略背景極為複雜:美國中央司令部指揮官邁克爾·庫里拉(Michael Kurilla)警告伊朗距離擁有核武器僅有「數週時間」,國際原子能機構首次在20年內認定伊朗不遵守核義務。

攻擊造成的人員損失震撼國際社會。五名伊朗最高級別軍事指揮官同時喪生:伊朗革命衛隊總司令侯賽因·薩拉米(Hossein Salami)、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穆罕默德·巴格里(Mohammad Bagheri)、伊朗哈塔姆-安比亞總部指揮官戈拉姆·阿里·拉希德(Gholamali Rashid)、伊朗革命衛隊航空航天部隊司令阿米爾·阿里·哈吉扎德(Amir Ali Hajizadeh),以及伊朗前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阿里·沙姆哈尼(Ali Shamkhani)。

更令伊朗核計劃雪上加霜的是,包括伊朗前原子能組織負責人費雷東·阿巴西-達瓦尼(Fereydoon Abbasi-Davani)在內的多名核心科學家也在攻擊中喪生。根據Reuters報導,至少20名伊朗高級指揮官和6名核科學家在此次攻擊中陣亡。

二、核設施的災難性破壞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拉斐爾·格羅西(Rafael Grossi)向BBC確認,納坦茲核設施遭受了「嚴重損害,如果不是完全摧毀」。地面部分的試驗燃料濃縮廠完全被毀,主要電力基礎設施全部摧毀,包括變電站、主電力建築、應急供應和備用發電機。

Planet Labs發布的衛星圖像顯示,大不里士附近的伊朗導彈基地完全被摧毀,燒焦的地面、被夷為平地的建築物和導彈發射器殘骸散落各處。這種規模的破壞將嚴重影響伊朗的核計劃和軍事能力重建。

三、「真誠承諾三號」的血腥報復

面對毀滅性打擊,伊朗迅速發動代號「真誠承諾三號」的大規模報復行動。超過100架沙希德無人機和約150枚彈道導彈襲向以色列,包括最新研發的「哈吉·卡西姆」制導彈道導彈。

這次反擊的烈度超出預期。伊朗導彈穿透了以色列多層防空系統,在特拉維夫、拉馬特甘等人口密集區造成重大傷亡。根據CNN報導,以色列共有24人死亡,592人受傷。拉馬特甘有9座建築完全摧毀,甚至以色列國防部建築群也因導彈撞擊而受損。

四、連續斬首與權力真空

以色列的打擊策略並未因初步成功而停止,反而演變成更加殘酷的「連續斬首」行動。6月13日,伊朗軍官沙德馬尼(Ali Shadmani)被緊急任命為「戰時總參謀長」,但僅4天後就在以色列再次空襲中陣亡。伊朗革命衛隊情報部門首長卡澤米(Mohammad Kazemi)及其副手莫哈格格(Hassan Mohaqeq)也在空襲中喪生。

面對軍事指揮體系的全面崩潰,伊朗被迫進行大規模人事重組:伊朗少將阿卜杜拉希姆·穆薩維(Abdolrahim Mousavi)接替巴格里擔任武裝部隊總參謀長,艾哈邁德·瓦希迪(Ahmad Vahidi)接替薩拉米擔任革命衛隊總司令。

這種針對替補將領的持續打擊,其戰略意圖十分明確:不僅要癱瘓伊朗當前的軍事指揮能力,更要在心理層面製造恐慌,使任何重建指揮體系的努力都籠罩在死亡威脅之下。

五、大國博弈的新棋局

美國的立場複雜而微妙。美國國務卿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表明美國未直接參與攻擊,但以色列事先「告知」了美國。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Fox News專訪中承認事先知道襲擊計劃,並敦促伊朗在「什麼都不剩之前」同意核協議。

這種「知情不參與」的態度反映了美國對伊朗核問題的複雜考量:既希望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又不願直接捲入另一場中東戰爭。川普政府選擇讓以色列承擔主要風險,而美國則保持戰略模糊性。

六、地緣政治格局的根本重塑

「崛起之獅」行動的戰略意義遠超其軍事成果。正如Hudson Institute分析所指出的,「6月13日,伊斯蘭共和國經歷了一次改變中東權力平衡的戰略崩潰」。

伊朗數十年來構建的「抵抗軸心」體系遭到重創。失去核心軍事領導層的德黑蘭,其對黎巴嫩真主黨、葉門胡塞武裝、伊拉克和敘利亞各民兵組織的指揮協調能力將大幅下降。這種影響將在未來數年內逐步顯現,可能重新定義從黎凡特到波斯灣的整個中東戰略平衡。

更深層的變化在於核擴散議題的新動向。伊朗核計劃遭受的重創可能為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帶來新機遇,但同時也可能激發其他地區強權的核武雄心。

七、未來展望:不確定性中的戰略選擇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明確表示,這次行動將持續「需要多少天就多少天」,直到完全消除伊朗的核威脅。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則警告以色列將面臨「嚴厲懲罰」。

然而,經過「崛起之獅」的毀滅性打擊,伊朗的反擊能力已經大幅削弱。軍事指揮體系的重建需要時間,核設施的修復更是數年工程。在這種不對稱的力量對比下,德黑蘭可能被迫重新考慮其核政策和地區戰略。

國際社會面臨的挑戰同樣艱巨:如何在支持國際核不擴散目標的同時,避免中東陷入更大規模的戰爭?如何在以色列取得戰略勝利的新現實下,重新構建地區安全架構?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2025年6月13日的黎明已經永遠改變了中東,也重新定義了21世紀國際關係的基本規則。「崛起之獅」不僅是一次軍事行動的代號,更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平論】大罷免恐成戒嚴藉口 重演韓國尹錫悅式倒退劇本

針對當前備受關注的「大罷免運動」,有學者與觀察者提出警訊,認

2025-07-10 18:08

【平論】司法爭議、社會亂象層出不窮 大罷免行動背後民怨正悄然集結

近期台灣社會陷入前所未見的焦慮與不安。從工程師製作諷刺梗圖遭

2025-07-09 16:15

【平論】土城家暴男「無保請回」隔日連殺兩命 社會怒吼:司法在保誰?

新北市土城昨(7日)發生一宗慘痛家暴致命案件。46歲謝姓男子

2025-07-08 13:58

韋安觀點》大罷免筆記(三) ——國民黨會否「團滅」?這不只是幾席之爭

726大罷免逼近,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高調預言,國民黨立

2025-07-08 08:43

韋安觀點》《自由三部曲③:衝破地平線》——當代網路社會中的荒原時刻

《衝破地平線》 【#自由三部曲③】 詞/編曲:韋安 we

2025-07-07 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