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金門發現11歲歐亞水獺 打破國外研究壽命紀錄

台北市立動物園助理研究員張廖年鴻近日分享了一項令人驚訝的發現:金門太湖一隻雌性歐亞水獺已被持續追蹤超過11年,這大幅超越了國外研究中認為野外水獺壽命不超過5歲的觀點。「這個發現顛覆了我們過去的認知,也讓我們對水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張廖年鴻表示。

適逢世界水獺日(每年5月最後一個週三),金門野保協會與金門縣府、台北市立動物園及農業部林保署等單位日前舉辦了水獺保育研討會。張廖年鴻在會中報告了金門水獺族群現況及保育工作的最新進展。

北市動物園研究團隊自2013年起接續台大團隊的研究,透過採集水獺排遺並萃取DNA進行個體鑑定,已累積十餘年的金門水獺族群資料。研究顯示,金門水獺族群每年呈現2歲以下個體多、2歲以上個體少的現象,這表明水獺很可能在金門出生。由於歐亞水獺是獨居性食肉目動物,具有強烈的領域觀念,年輕水獺在脫離母獺獨立生活後,若無法在原有棲地定居,就必須另覓他處棲息。

張廖年鴻指出,金門地區每年觀察到約60個水獺個體,「相較於已知的國外族群資料,金門歐亞水獺的密度相當高。」特別是在太湖地區,研究團隊從2014年開始持續觀測到的那隻雌性水獺,估計年齡已超過11歲,遠超過英國研究報告中指出的5歲壽命上限。

這些發現也提醒研究人員,國外的歐亞水獺保育策略可能難以直接套用在金門。張廖年鴻強調,未來的保育規劃必須充分掌握金門或周邊族群現況,謹慎參考國外研究成果,經過充分討論比對後,才能擬定適合當地的保育策略。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