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場波動時期,投資人的情緒往往比冷冰冰的數據更能影響投資決策。Podcast節目《不管啦!給我錢》最新一集深入探討了「投資情緒控管」這一關鍵議題,從行為經濟學理論到實用策略,為投資者提供了應對市場波動的心理工具箱。
主持人強尼與海晴在節目中解析了行為經濟學中的「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該理論揭示投資人面對損失時的心理壓力遠超過獲利時的滿足感。這種「損失厭惡」心理常導致投資者在市場低點恐慌性賣出,錯過後續市場回升的機會。
節目還探討了「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和「確認偏差」(Confirmation Bias)等行為經濟學概念。前者解釋了投資人傾向將資金分類管理,可能導致整體資產配置失衡;後者則描述人們傾向只接收支持自己觀點的信息,從而放大投資風險。這些非理性行為都與大腦中的「杏仁核」相關,當壓力來臨時,它會觸發「戰或逃」反應,促使投資者做出衝動決策。
針對情緒管理,強尼與海晴建議投資者在面臨重大投資決策時,應先冷靜24至48小時,給自己足夠時間重新評估,避免情緒主導的衝動決策,提升理性判斷能力。
節目最後強調,市場波動是投資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成熟的投資者需要學會接受暫時性損失。培養情緒分離能力,將市場起伏視為正常現象而非個人失敗,是做出長期穩健投資決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