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國際海牛文化節於18日在芳苑普天宮隆重登場,活動透過多元的生態體驗讓民眾深入認識潮間帶牛車採蚵文化及芳苑漁村特色。縣府表示,獨特的牛車採蚵活動結合當地壯觀的潮間帶景觀及溼地紅樹林海空步道,已成為芳苑沿海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景觀。
本次文化節活動內容豐富多元,包括潮間帶牛車生態體驗、海牛無形文化展覽、寫生比賽、海牛疊印趣、海牛飼育員實習營以及市集與摸彩活動等,吸引了大量親子家庭參與。彰化縣長王惠美出席活動時指出,為促進地方觀光發展,縣府正積極推動芳苑鄉漁村聚落海牛人文景觀再造計畫,致力於改善閒置空間並串聯各特色景點,讓遊客能夠從潮間帶一路暢遊至漁村巷弄。
縣府進一步說明,芳苑鄉沿海地區的「潮間帶牛車採蚵」已被列為彰化縣無形文化資產,這項自日治時期沿用至今的傳統漁法,是由漁戶特別訓練牛隻作為海牛,協助前往潮間帶進行蚵田養殖及採收作業。此項文化於2016年成為彰化首個以產業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並於2020年轉為傳統知識與實踐類無形文化資產。
隨著社會變遷,機械化採蚵車(牡蠣搬運機)逐漸取代傳統牛車,使潮間帶牛車採蚵文化面臨瀕臨滅失的危機。目前芳苑地區僅剩12隻海牛協助養蚵工作。為保護這項珍貴文化遺產、維持傳統漁法並展現芳苑沿海漁村特色,縣府特別舉辦海牛文化節進行推廣,期望海牛文化能夠永續經營,繼續成為彰化的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