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蔡英文於英國訪問期間,17日在其母校倫敦政經學院(LSE)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台灣應對全球貿易體系調整的豐富經驗,並表達對台灣能夠妥善因應美國關稅政策的信心。蔡英文表示,相信現任政府將積極與美國展開建設性對話,協助產業調整,維持經濟金融穩定,確保台灣在全球貿易體系中持續保持競爭力與貢獻。
此次演講主要面向學生聽眾,由LSE候任法學院院長莫瑞(Andrew Murray)主持。莫瑞在開場致詞中特別提到,蔡英文是LSE法學博士畢業生,並表示若她的論文指導教授艾略特(Michael Elliott)仍在世,必定為蔡英文的成就感到驕傲。莫瑞更以LSE校長克雷默(Larry Kramer)名義歡迎蔡英文,並邀請她未來考慮到LSE法學院任教。
蔡英文在演講開場時表示,能夠在卸任總統後重返母校意義非凡,並回憶起在LSE求學時期的美好時光,特別是在羅斯伯里大道學生宿舍廚房與各國學生交流的經歷。她強調LSE的教育不僅提升了她的語言能力,更培養了她的批判性思考和聆聽不同意見的能力,為她日後在貿易談判和政治生涯奠定了堅實基礎。
演講中,蔡英文深入分析了當前全球地緣政治與貿易秩序的變化。她指出,二戰後建立的國際貿易體系正面臨重大挑戰,美國政策的調整已迫使各國政府和企業紛紛因應。她強調,歷史經驗顯示,唯有多邊合作機制才能為全球提供長久解方,主要利益相關方必須通力合作,才能重塑更平衡、永續的全球貿易新秩序。
蔡英文特別強調台灣的韌性,表示台灣過去數十年曾多次將全球危機轉化為轉型升級的契機,從未退回保護主義思維。她認為台灣不僅可以,而且應該在全球新秩序的形成過程中扮演更積極角色,因為台灣已在多個動盪時刻展現韌性,證明自己是值得信賴的夥伴。
針對安全環境日益嚴峻的挑戰,蔡英文指出,對台灣人而言,「韌性」絕非僅是口號。面對日趨強化的外部威脅,台灣人民未曾退縮,反而致力於強化自身韌性。她表示,在她任內,儘管來自中國的威脅不斷升高,台灣仍以審慎、負責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