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醫師畢柳鶯積極推廣在宅善終觀念,主張老衰或重症末期患者若出現問題,家屬應聯繫居家醫療團隊到府訪視,而非立即送往急診室。這種做法能有效避免無效醫療,減輕病患不必要的痛苦。
作為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復健科資深教學醫師,畢柳鶯行醫45年,她分享自身經歷:「我的母親曾因吞嚥困難而拒絕插鼻胃管,最終選擇在家自主斷食、安詳離世。」這段經驗促使她將心得出書分享,並於四年前開始致力推廣在宅善終理念。
畢柳鶯強調,提升大眾的「死亡識能」至關重要。她指出:「面對老衰、重症末期且醫院已無有效治療方法的情況,家屬應學會拒絕無效醫療,學習如何在家陪伴,並尋求居家安寧團隊的專業協助。」她質疑:「病人已無法進食,還需要插鼻胃管嗎?癌症末期還要繼續化療嗎?」這些無效治療不僅降低患者生活品質,還會帶給家人痛苦並浪費醫療資源。
台灣在宅善終協會正舉辦「善終是給有準備的人」公益講座,於5月17日下午1點半在桃園市立圖書館平鎮分館進行。除了畢柳鶯分享理念外,護理師程子芸將提供實務指導,包括如何尋找專門提供居家醫療和居家安寧的資源。此外,醫師陳嘉瑋將分享安寧家屋的推廣經驗,希望能幫助那些無法在自己家中善終的人,如獨居者、無親友陪伴者及低收入戶等。
畢柳鶯表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每個人終將面對。我們不應等到親人離世才開始關注這個議題,而是應該提前做好準備,讓死亡成為一種美好的體驗,讓所有人因愛而學會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