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將投入新台幣300萬元推動創新課程講師培力計畫,旨在帶領長輩探索心靈、建構生命藍圖。計畫將培訓120名專業講師,預計每週可服務高達1.8萬名長者,為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長輩提供更全面的心靈支持。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代理署長周道君在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很多長輩在退休後,會覺得自己就是在數饅頭『等到站』」。他強調,即使不再追求賺錢、買房或工作成就等目標,長輩們仍需要找到人生的方向與意義。
周道君指出,目前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課程多偏重健康促進或衛教常識,然而隨著台灣人口老化,許多長輩可能因為空巢或缺乏人生目標,即使參加據點活動,心裡仍感到空虛,缺乏踏實感,甚至產生不安定感。
社家署今日正式啟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創新課程講師培力計畫」,涵蓋12個面向,鼓勵長輩以健康態度面對老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疾病與憂鬱。計畫將引導長輩提早準備,積極迎接晚年生活,建構屬於自己的生命藍圖,促進身心靈整合與生活品質提升。
周道君解釋,課程內容包括懷舊、回憶、園藝、音樂等活動,幫助長輩在活動中找到熟悉或能帶來心靈滿足的事物,促進全人健康、實現自我,讓「熟齡」更能「熟靈」。在啟動記者會上,周道君在講師引導下畫出記憶中的美食「蔥油餅」,並分享小時候父親在颱風假期間買來的溫馨回憶,他表示:「吃的不是蔥油餅,是情懷。」
周道君表示,預計今年底前完成120名種子講師的培訓,這批生力軍將深入各據點開課宣講,提升據點功能,擴大服務範圍。按照一名講師每週可服務5個據點、每個據點約30名長者的估算,120名講師每週約可服務1.8萬名長者,預期將有良好的服務涵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