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布未來90天對中國商品關稅降至30%,為貨櫃船公司明日(15日)的運價調升計畫提供了有力支撐。據悉,多數船公司已通知客戶,目前約2350美元的美西線運價將調升至2900-3100美元,而美東線則從3350美元上調至4000-4100美元。不過,部分貨櫃船公司表示,原定本月15日開徵的旺季價附加費(PSS)計畫已延至月底,因時間緊迫不會臨時恢復徵收,但將視下週情況決定是否調升基本運價(GRI)。
一位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指出,本週末從上海出發的航班已全數滿載,但這並非因中美關稅協議引發的搶運潮,而是船公司大幅削減航班所致。上海以外港口的船隻仍有空位。預計中國大陸工廠囤積的貨物將從下週開始輸往美國,6月初運價必然再度上漲。
然而,一位大型攬貨公司高管認為,30%的關稅仍然偏高,加上美元貶值因素,預計不會出現爆倉現象。國際貨運預訂平台Freightos研究主管猶大·萊文(Judah Levine)也表示,雖然價格將會上升,但不會暴漲。萊文分析認為,業務量反彈可能標誌著旺季提前開始,這將使費率維持在較高水平,但由於今年市場競爭更激烈且船舶供應充足,費率可能不會達到去年7月每大箱8000美元以上的高點。
挪威海運市場平台Xeneta首席分析師彼得·桑德(Peter Sand)表示,由於跨太平洋貿易平均運輸時間為22天,託運人可能會在90天的時間內盡可能多運貨物,從而推高運費。攬貨業高管認為,30%的高關稅與幣值問題將導致美國進口商僅先採購部分急需貨品,通過與出口商、消費者共同承擔增加成本的方式,先測試美國消費者的接受度,再決定後續採購量,這也是預計貨載不會爆量的主因。
美國線今年5月1日開始的新年度長約,在多數延後近半個月後,目前已趕在15日前全部簽署完畢。台驊物流董事長顏益財透露,美西線平均簽約價約為每大箱1950美元,美東線約2950美元,簽約等級分為四級,根據貨量不同,每級價差在50-100美元之間。相比之下,去年超大型直客長約價在1200-1500美元之間,大型與中型客戶在1500-1700美元之間。
中美貿易協商結果出爐後,最終敲定的稅率遠低於川普此前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