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金剛怒目,菩薩低眉

2025-05-13 10:20  撰稿 / 璽硯

(圖/AI生成)(圖/AI生成)

有人認為修行者被欺負就該毫無底線忍辱,實則不然。沒有鋒芒的善良害人害己;沒有底線的退讓一文不值。這話雖顯冷酷,卻道出了慈悲與正義的微妙平衡。

金剛怒目與菩薩低眉的智慧

隋朝時,吏部侍郎薛道衡遊鍾山開善寺,見一位小沙彌,隨口問道:「金剛何為怒目?菩薩何為低眉?」小沙彌答:「金剛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薛道衡聞言愕然,驚訝於小沙彌的智慧。「金剛怒目,菩薩低眉」自此成為大眾所熟識的用語。

佛典中,金剛代表守護正法的力量,面目威猛,震懾邪惡;菩薩則象徵無盡慈悲,柔和善目,普度眾生。兩者雖外相迥異,卻同出一片悲心:一為剛強,一為柔和;一為斷惡,一為化善。

慈悲不等於縱容

佛法強調「慈悲為懷」,但並非無底線的遷就。《法華經安樂行義》提到:「若有菩薩行世俗忍,不治惡人,令其長惡,敗壞正法,此菩薩即是惡魔,非菩薩也。」一味退讓,縱容惡行,反而成為助長邪惡的溫床。

佛陀因地修行時,曾化身善御商人,為救五百商人而斬殺一名強盜。他選擇承擔殺業,卻救下五百條命。這一刀,看似違反不殺生的戒律,卻是無上的慈悲。真正的慈悲,不是縱容惡行,而是勇敢止惡揚善。

善良需要鋒芒與分寸

佛門修行,不僅是低眉善目,更需金剛怒目般的決斷與剛強。寺廟大殿前,迎客的是笑容可掬的彌勒佛,而背後鎮守的是威嚴凜然的韋陀菩薩,象徵善與剛的並存。

慈悲如同玫瑰,美麗卻帶刺。若無荊棘的護衛,美麗易受踐踏;善良若無鋒芒,只會助長惡行。德國哲學家尼采認為:「強者道德」才能真正守護正義,而「奴隸道德」,無條件的忍讓只是懦弱的掩飾,非但無法感化惡人,反而助長邪行。

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面對職場霸凌、家庭暴力、社會不公,我們也需要怒目金剛的果斷與勇氣。若一味隱忍,只會助長惡行,讓正義無處伸張。正如「大仁不仁,大善不惠」,有時斷然制止惡行,才能真正守護善良。

慈悲的兩個面向

佛法修行,不是單一的善柔,也不是一味的剛猛,而是智慧的權衡。金剛怒目,守護正法,斷除邪惡;菩薩低眉,柔化人心,感化眾生。若只接受低眉的慈悲,卻拒絕怒目的斷惡,便失去修行的完整智慧。

真正的慈悲,不是毫無原則的退讓,而是帶有鋒芒的善良。許多時候,「不使霹靂手段,難顯菩薩心腸」。正義與慈悲並存,才是圓滿的智慧。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名家

嫉妒是隱形的貧窮,隨喜才是智慧

看到他人成功時,我們是否曾心生酸意:「那麼年輕就開跑車,

2025-05-14 11:07

名家

努力是標配,福報、貴人與運氣加持是成功的關鍵

很多人想過這個問題:有人拼命工作,卻總在為三餐溫飽奔波;

2025-05-12 13:31

好好聽Podcast

拍賣官開講囉/張大千臨終鉅作《廬山圖》曝光 十米巨幅畫定大師最後身影

張大千遺世鉅構《廬山圖》:十公尺巨幅,定格一代大師的最後身影

2025-05-09 14:04

名家

無事常如有事,有事常如無事

「無事常如有事,有事常如無事。」這句出自《菜根譚》的話,

2025-05-09 10:13

名家

聰明理財的二十二項法則:改變習慣,開創財富自由

《習慣致富人生實踐版》由湯姆.柯利(Tom Corley

2025-05-08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