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近日針對中國醫界出現10餘篇「婦科病有男病例」的爭議論文發表聲明,坦承這類「奇葩論文」嚴重損害了中國科技界的國際形象,同時凸顯了維護中國科研誠信工作的緊迫性、複雜性與長期性。
中國科協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指出,買賣論文、抄襲剽竊、偽造數據等學術不端行為不僅違背科學研究的基本準則,還浪費了寶貴的科研資源,破壞了公平競爭的科研環境,更嚴重透支了社會大眾對科學家群體的信任。
聲明分析了不良學風形成的複雜成因,包括部分研究者職業道德意識薄弱、過度依賴論文數量的量化評價體系,以及監督機制缺位等問題。中國科協強調,晉升考核壓力、資源競爭誘惑等因素絕不能成為學術失範的借口,不能讓「數據微調」、「合理包裝」成為學術不端的遮羞布。
為改善學術生態,中國科協呼籲建立長效約束機制,加大對學術造假的曝光和打擊力度,斬斷灰色利益鏈條;同時弘揚科學家精神,倡導實事求是、嚴謹治學的學術風氣;並改革評價體系,在「破四唯」的同時「立新標」,發揮評價體系對學術研究的正確引導作用。
中國科協最後表示,只有「學者嚴守誠信、政府嚴格管理、社會有效監督」,才能為中國科研生態築牢根基,確保科技創新持續保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