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一位40歲的單身女性,在都市中獨自生活多年。儘管工作穩定,但生活單調,加上身邊朋友多已成家,她內心渴望一段真誠的感情。某天,她在Facebook上收到一位男子的交友邀請。男子自稱David,是在香港工作的金融顧問,長相斯文,談吐成熟穩重。David經常主動傳訊息問候,表示自己也單身多年,渴望找個真心相待的伴侶。王老師感受到久違的關心與被重視,逐漸產生了情感連結。
投資陷阱的開始
一個月後,David對她說:「我想幫助妳過更好的生活,讓妳不再那麼辛苦。」接著,他推薦她加入一個「股票交流群」,聲稱這是他和一群專業投資朋友私下成立的,保證穩賺不賠。起初,王老師試著投資十萬元購買一支「內線股票」,幾天後在平台上看到帳戶顯示獲利三萬元。她感到興奮,也更信任David。
在David和群組中其他成員(實際上是假帳號)不斷鼓吹下,王老師陸續投入數十萬、數百萬,帳面上的「獲利」不斷上升,甚至有一次顯示她的帳戶市值已超過800萬元。當她想提領部分資金時,平台卻顯示需繳交「保證金」或「稅金」,否則無法出金。
David安撫她說:「妳現在已經是卡在最後一關了,再加碼一下就能全數贖回。」王老師一邊懷疑,一邊不捨得放棄帳上那些看似真實的金額,最終甚至用房子去貸款來湊齊平台要求的資金。
夢醒時分
直到她總共投入超過1200萬元後,平台突然無法登入,David也從通訊軟體上消失,連一張照片、一通語音都沒有留下。王老師崩潰報警,才知道這是一場早就設計好的騙局,警方也告訴她:資金大多已經轉到境外,很難追回。
識破詐騙的心理陷阱
詐騙者常利用以下心理因素設下陷阱:一、貪婪心理及投資報酬期待:承諾高報酬、低風險,引發受害人一夕暴富的幻想。二、信任心理:假扮專業人士或熟人,降低受害人的警戒心。三、恐懼與焦慮:製造緊張氣氛,讓受害人失去理智,依照指示行動。四、從眾心理:利用「很多人都參加了」等說法,引起受害人「我也不能錯過」的想法。五、孤獨與情感需求:透過甜言蜜語、長期線上聊天,讓受害人產生依賴感與情感投資。六、缺乏資訊或對科技或金融知識不足:對網路操作、金融制度不熟悉,無法辨別真偽。
預防詐騙的方法
一、保持警覺:對於網路上認識的陌生人,尤其是涉及金錢交易時,務必提高警覺。二、查證資訊:對於投資機會,應先查證其真實性,避免盲目跟風。三、諮詢專業:在做出重大財務決策前,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四、報案與求助:若懷疑遭遇詐騙,應立即報案,並撥打反詐騙專線165尋求協助。
培福修慧防詐騙
佛法強調以正念與善行來引導生活,面對誘惑與陷阱,保持清明的心境,依循正道行善佈施,才能獲得真正的安樂與財富。透過誦念佛號、觀音聖號、誦持準提咒等,祈求菩薩加持,增長智慧,辨別真偽,遠離詐騙。
王老師,一位40歲的單身女性,在都市中獨自生活多年。儘管工作穩定,但生活單調,加上身邊朋友多已成家,她內心渴望一段真誠的感情。某天,她在Facebook上收到一位男子的交友邀請。男子自稱David,是在香港工作的金融顧問,長相斯文,談吐成熟穩重。David經常主動傳訊息問候,表示自己也單身多年,渴望找個真心相待的伴侶。王老師感受到久違的關心與被重視,逐漸產生了情感連結。
投資陷阱的開始
一個月後,David對她說:「我想幫助妳過更好的生活,讓妳不再那麼辛苦。」接著,他推薦她加入一個「股票交流群」,聲稱這是他和一群專業投資朋友私下成立的,保證穩賺不賠。起初,王老師試著投資十萬元購買一支「內線股票」,幾天後在平台上看到帳戶顯示獲利三萬元。她感到興奮,也更信任David。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網路交友詐騙(也稱為「殺豬盤」)是近年來非常常見的詐騙模式,其中包含多層心理操作與詐騙手法。以下提供相關延伸知識:
「殺豬盤」詐騙名稱源自於港台地區,比喻詐騙集團先「養豬」(培養感情與信任)再「殺豬」(騙取錢財)的過程。此類詐騙近年來在全球迅速蔓延,受害者遍布各年齡層,尤其是中高年齡層的單身人士。
詐騙集團通常以跨國形式運作,主要據點常設在東南亞國家如柬埔寨、緬甸、泰國等地區,形成所謂的「詐騙園區」。這些地區法律執行較寬鬆,加上國際司法合作的難度,使得資金追回率極低。
詐騙者使用的交友軟體不限於Facebook,還包括LINE、Instagram、Twitter(X)、Tinder等各類社交媒體平台。他們通常使用AI生成或盜用他人的照片,塑造成功、富有的形象。
在技術層面,詐騙者常使用假投資平台,這些平台通常是精心設計的網站或APP,可以顯示虛假的交易數據和獲利情況。此類平台通常有「單向入金」設計,受害者可以輕易存入資金,但提款時會設置各種障礙。
在心理操作上,詐騙者會運用「承諾與一致性原則」—一旦受害者投入小額資金並看到「獲利」,就更願意繼續投入;也會利用「損失厭惡」心理—當受害者已投入大量資金,為了挽回損失而繼續投入更多。
防範此類詐騙,金融知識教育非常重要。了解正規投資渠道、合法金融機構特徵,以及投資風險與合理報酬率關係,都能幫助識別可疑投資計劃。金管會、警政署等單位也定期發布最新詐騙手法警示。
社會支持網絡對預防詐騙至關重要。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繫,分享交友和投資決策,可以獲得客觀意見。許多詐騙得逞是因受害者沒有與他人討論這些決定。
針對已遭詐騙者,除報警外,心理支持也很重要。許多地區設有詐騙受害者支持團體,提供情感支持和恢復信心的協助。同時,詐騙受害者往往面臨巨大的羞恥感和自責,適當的心理輔導和支持能幫助他們面對現實並重建生活。
在David和群組中其他成員(實際上是假帳號)不斷鼓吹下,王老師陸續投入數十萬、數百萬,帳面上的「獲利」不斷上升,甚至有一次顯示她的帳戶市值已超過800萬元。當她想提領部分資金時,平台卻顯示需繳交「保證金」或「稅金」,否則無法出金。
David安撫她說:「妳現在已經是卡在最後一關了,再加碼一下就能全數贖回。」王老師一邊懷疑,一邊不捨得放棄帳上那些看似真實的金額,最終甚至用房子去貸款來湊齊平台要求的資金。
夢醒時分
直到她總共投入超過1200萬元後,平台突然無法登入,David也從通訊軟體上消失,連一張照片、一通語音都沒有留下。王老師崩潰報警,才知道這是一場早就設計好的騙局,警方也告訴她:資金大多已經轉到境外,很難追回。
識破詐騙的心理陷阱
詐騙者常利用以下心理因素設下陷阱:
一、貪婪心理及投資報酬期待:承諾高報酬、低風險,引發受害人一夕暴富的幻想。
二、信任心理:假扮專業人士或熟人,降低受害人的警戒心。
三、恐懼與焦慮:製造緊張氣氛,讓受害人失去理智,依照指示行動。
四、從眾心理:利用「很多人都參加了」等說法,引起受害人「我也不能錯過」的想法。
五、孤獨與情感需求:透過甜言蜜語、長期線上聊天,讓受害人產生依賴感與情感投資。
六、缺乏資訊或對科技或金融知識不足:對網路操作、金融制度不熟悉,無法辨別真偽。
預防詐騙的方法
一、保持警覺:對於網路上認識的陌生人,尤其是涉及金錢交易時,務必提高警覺。
二、查證資訊:對於投資機會,應先查證其真實性,避免盲目跟風。
三、諮詢專業:在做出重大財務決策前,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四、報案與求助:若懷疑遭遇詐騙,應立即報案,並撥打反詐騙專線165尋求協助。
培福修慧防詐騙
佛法強調以正念與善行來引導生活,面對誘惑與陷阱,保持清明的心境,依循正道行善佈施,才能獲得真正的安樂與財富。透過誦念佛號、觀音聖號、誦持準提咒等,祈求菩薩加持,增長智慧,辨別真偽,遠離詐騙。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