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作為全國最大的玉荷包荔枝產地,近年來面臨全球氣候暖化帶來的蟲害挑戰。經農業局與嘉義大學合作調查,確認「中華細蛾」為主要危害物種。為解決此問題,當局推出創新的夜間綠光燈照技術,成功將蟲害率降至2%以下,有效提高產量並減少農藥使用。
自2021年起,高雄市農業局與國立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林彥伯教授展開合作,透過實地調查與分子生物鑑定,確認國內荔枝細蛾有三種類型,其中「中華細蛾」是主要危害果實的物種,而「荔枝尖細蛾」則僅取食嫩葉。研究發現,中華細蛾族群會在荔枝開花結果時迅速增加,幼蟲鑽食果實導致落果,嚴重影響收成。
針對此問題,農業局與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合作推動夜間綠光燈照技術,目前已在8戶農民的11萬4176平方公尺果園實施,總補助金額達230萬677元。此技術使細蛾在綠光照射下如同「木頭人」般無法正常活動,有效抑制其產卵量及對果實的危害。
經濟效益方面,夜間燈照系統每公頃搭建成本約17至18萬元,但可減少4至6次藥劑噴灑及人力支出,一年內即可回收投資成本。高雄市今年玉荷包荔枝種植面積達2340公頃,預估年產量9653公噸,產值約16億元。
農業局長姚志旺表示,為落實高雄智慧與永續農業理念,今年將擴大辦理荔枝綠光抑制蟲害的研發與測試,結合產官學研力量,提高農民收益並減少農藥使用,打造更安全友善的農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