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最新企業動態統計報告顯示,台灣企業展現出較高的穩定性,5年存續率達6成,優於多數國家。2023年台灣約有1%的活躍企業被歸類為高成長企業,這些企業連續3年營收或員工人數成長率超過20%,累計增幅高達72.8%,其中90%集中在年營收超過新台幣千萬元且適用自動報繳課稅制度的公司組織。
財政部於9月發布「從財稅資料出發構建我國企業動態統計」報告,採用歐盟與OECD手冊5規範,透過企業銷售額與員工人數資訊,從稅籍登記資料中篩選出活躍企業,並計算出企業出生、死亡、存續及高成長等四項關鍵指標。活躍企業定義為年度間有營業收入或聘用員工的企業,連續兩年保持活躍狀態則視為存續。
統計數據顯示,台灣企業出生率介於6.5%至7.2%,死亡率則在5.4%至5.7%之間。小規模營收企業與獨資企業的新生與淘汰率均高於整體平均,特別是年營收50萬元以下的企業,出生率達17.1%、死亡率高達18.1%,約為整體平均的3倍。合夥企業的死亡率同樣高於平均水平。
從行業角度分析,製造業、運輸及倉儲業因設備投入門檻較高,呈現低出生、低死亡特性;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受能源政策支持,展現高出生、低死亡態勢;網購及餐食業則是出生與死亡企業數量最多的子類別。
財政部指出,企業淘汰率隨時間逐年下降,從首兩年的10%降至第5年的4.9%,反映市場自然淘汰機制。5年內淘汰的企業約占新生企業的40%,其中超過半數集中在前2年,顯示企業成立初期是經營的關鍵挑戰期。
企業存續情況與產業發展密切相關。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在能源政策支持下,5年存續率高達80%;相比之下,競爭激烈的住宿餐飲業存續率為55%,受夾娃娃機店影響的藝術娛樂休閒服務業更低至41%。
高成長企業比例與營收規模呈正相關。年營收超過千萬但未達億元的企業中,高成長企業占比為3.1%,是整體平均的3倍;年營收超過億元的企業中,高成長企業占比更高達13.4%,是整體平均的13倍。財政部補充,高成長企業多集中在受特殊因素影響的產業,如2021-2022年因塞港問題受惠的航運業、2023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