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占星術與天文學的差異:地球歲差現象導致星座位置變化

地球自轉軸的歲差現象使星空位置隨時間推移而改變,這一現象引發了對傳統占星術準確性的討論。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我們現今使用的占星術星座系統可能已經與實際天文位置有約2000年的差距。

占星術將人們依出生時太陽所在的黃道12宮位置分類,認為這些星象能影響個人性格與命運。然而,天文學數據顯示,由於地球歲差現象,星座實際位置已經發生了顯著偏移。例如,3000年前春分時太陽正對牧羊座,因此占星術以牧羊座作為黃道曆起點,但2025年春分時太陽實際位於雙魚座,約600年後更會移至水瓶座。

這種偏移源於地球自轉軸像陀螺般的微微晃動,完成一個完整循環需約2萬6000年,每72年星空視角會偏移約1度。長期累積下來,使得太陽在一年中對應的星座逐漸改變,導致傳統星座日期與太陽實際位置產生落差。

對此,占星師Chani Nicholas回應表示,古代占星師早已了解歲差問題。她解釋,占星術採用的是黃道12宮系統,其曆法是依循季節而非星座本身,將黃道起點定於春分點,確保不論時間地點,起始點始終保持一致。Nicholas還強調,占星學有多種解讀方式,「沒有唯一的傳統」,因此即使從天文學角度看星座位置已改變,占星體系仍有其內部邏輯。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