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社群媒體管控與政治動盪:從尼泊爾危機看全球趨勢

尼泊爾近期爆發的大規模示威活動,揭示了社群媒體管控與政治穩定間的複雜關係。9月8日起,尼泊爾政府對26個社群平台實施全面封禁,此舉加上民眾對政府腐敗和裙帶關係的長期不滿,引發了以Z世代為主力的大規模抗爭。示威者在首都加德滿都及其他城市進行激烈抗議,導致數十人死亡、上百人受傷,最終迫使總理奧利辭職下台。

這場危機讓人聯想到過去十多年來的多次政治動盪,如2010年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之春」和2013年烏克蘭「廣場革命」。這些事件有一個共同特徵:網路和社群媒體在動員和資訊傳播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在數位時代,一則訊息能在瞬間傳遞給數十萬人,使社群媒體成為強大的社會動員工具。

正因如此,許多面臨貧富差距、政府貪腐和社會不公等問題的國家,如孟加拉、尼泊爾和印度,對社群媒體的潛在影響力深感憂慮。尼泊爾此次危機的問題不在於管控意圖,而在於執行方式過於粗暴和倉促。相比之下,中國從一開始就限制外國平台進入,同時扶植本土替代品;俄羅斯、北韓和某些伊斯蘭國家也採取了類似的管控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趨勢並非僅限於所謂的「極權國家」。即使在西方民主國家,社群媒體管控也日益加強。美國曾多次試圖限制TikTok等平台;歐盟、巴西和澳洲等地也在加強對社群媒體和科技巨頭的監管,理由包括打擊假訊息、保護隱私和維護國家安全。印度更要求社群媒體業者設立在地負責人和內容下架機制。

這些發展表明,「掌控社群媒體以維護政治穩定」已成為全球各國政府的共同策略。我們似乎正進入一個社群媒體「大鎖國時代」,政府越來越傾向於控制公眾可獲取的資訊範圍,限制那些被視為威脅的內容流通。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