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王心妤台北10日電)「當災難也能預言」,高鐵拆炸彈、群眾跳車、信義區大樓爆破都能事先排演。台灣首部高鐵災難動作片「96分鐘」導演洪子烜引進好萊塢Previs預演系統,將拍攝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前解決,為台灣電影製作開創新可能。
「96分鐵」是「狂徒」導演洪子烜耗時10年籌備的新作。洪子烜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此次首度引進好萊塢廣泛使用的Previs(Previsualization、特效預演拍攝)與虛幻引擎系統,從劇本籌備期就讓動作演員預演高鐵上的打鬥戲和群眾逃難戲,在實際拍攝前就解決潛在問題。
劇組從日本進口零件打造一節高鐵車廂,並透過Previs系統事前模擬,集結動作設計、美術、攝影和特效團隊共同討論。洪子烜分享,例如列車長室的場景,預演時發現攝影機擺放困難,但鏡頭上的空間感又過大會讓觀眾出戲,最終團隊設計了可拆卸的牆壁和窗戶,大幅減少現場試錯時間。
片中林柏宏、蔡凡熙、李李仁有激烈打鬥戲,但高鐵走道狹窄,還需容納群眾演員和工作人員。洪子烜表示,Previs系統幫助團隊為場地量身打造動作,美術團隊也相應調整車廂大小並設計可拆卸零件。「很多細節處理好才能讓演員安心,使動作變成反射性行為,知道下一秒該做什麼。只有達到這種程度才能順利拍攝,否則在大家擔心害怕時是拍不出東西的。」
「96分鐘」大量運用特效,監製鄒介中坦言,雖然信義區封街拍攝是真實的,但爆炸燃燒的大樓是特效呈現。劇組邀請曾參與「復仇者聯盟3」、「水行俠」等好萊塢大片的温兆銘擔任特效總監,成功達到實景與虛擬融合的效果。
洪子烜強調,特效並非追求絕對真實就是完美,「畫風的考量同樣重要,如何讓特效鏡頭與寫實鏡頭完全契合,甚至產生加分效果,這點非常關鍵!」他指出,溫兆銘擅長動態爆破和激烈碰撞的特效,片中有大量運用,「特效多一分會顯得太浮誇、太有『漫畫感』,少一分又稍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