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媒最新報導,中國潛艦力量近年來快速發展,其核動力及傳統動力潛艦在隱蔽性與打擊能力方面均有顯著提升,引發太平洋地區新一輪水下軍備競賽。相較之下,美國潛艦雖在技術上仍保持領先優勢,但正面臨製造瓶頸與維修積壓等實質挑戰。
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中國憑藉新技術與不斷擴充的海軍艦隊,正迅速躋身世界潛艦強國行列。中國軍方已將活動範圍擴展至太平洋,並在南海與對手對峙,同時在台灣周邊進行封鎖及入侵演練。專家認為,若台海發生衝突,潛艦將扮演比二戰以來任何時期更為關鍵的角色。
報導分析了可能的衝突情境:中國可能部署傳統動力潛艦保衛沿海,同時派遣更快速、續航力更強的新型核潛艦阻止美軍支援台灣。若美國介入,美國海軍可能動用潛艦摧毀中國水面艦船、獵殺中國潛艦,並試圖將中國艦船困在台海以阻止對台灣的包圍。美國潛艦還可能對中國陸地目標發動飛彈攻擊,並封鎖南向航運通道切斷中國補給線。
面對中國的挑戰,美國已將全球約60%的潛艦力量部署在印太地區,並促使其盟友擴充水下艦隊。若亞洲發生海戰,日本、韓國、新加坡、澳洲甚至法國、英國等國家的潛艦都可能加入對抗中國的戰時同盟。
中國潛艦技術已取得長足進步。從1974年服役的首艘噪音大且速度慢的核潛艦,到如今正在研發的095型潛艦——一款配備垂直發射管且極為靜音的先進潛艦。前美國國防部海軍系統工程師卡爾森表示,這將使戰場情況「變得非常複雜」。此外,中國近期閱兵展示了新型水下無人潛航器,包括可作為潛艦使用的潛航器及可能是自主魚雷的潛航器。
儘管美國在潛艦技術上仍領先中國,美國潛艦更靜音、更先進,且正進行隱身性能及有效荷載能力的升級,但美國及其盟友在產能方面面臨嚴峻挑戰。美國在建造新潛艦方面進展緩慢,首艘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潛艦要到2029年才能交付,比原計劃延後約2年。計劃中的超先進攻擊型潛艦SSN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