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最新統計顯示,2019年至2023年間,個人基本所得稅的申報情況呈現顯著成長趨勢。應納稅額從新台幣19.6億元大幅增至201.3億元,增長超過9倍;申報戶數也從1833戶增加至4761戶,成長1.6倍。
財政部在本週發布的財政統計通報中指出,台灣自2006年實施最低稅負制,目的是確保享受租稅優惠的個人及企業至少需繳納基本稅額,以維持租稅公平。2023年個人基本所得稅額占當年綜所稅整體應納稅額的比例已達4.0%,相較2019年的0.6%大幅提升,顯示個人基本所得額的涵蓋範圍與規模均有明顯擴張。
從各年度個人基本所得稅額變化來看,2019年個人基本所得額為298億元,2020年因海外所得總額增加而成長至509億元。2021年由於有價證券交易所得範圍納入未上市櫃股票交易,使當年有價證券交易所得增至126億元,整體規模達846億元。2022年受全球股市下跌影響,基本所得額下滑至694億元。而2023年則因全球股市反彈、高所得族群分離課稅股利所得增加、海外所得納入個人受控外國企業(CFC)營利所得,以及納稅義務人租稅依從度提升等因素,使基本所得額創下1951億元的歷史新高。
在申報戶結構方面,財政部發現三個明顯變化:申報戶趨於高齡化、家庭類型改變及戶籍地更集中於台北市。2023年60歲以上納稅義務人家戶占比達65%,比2019年增加21個百分點;有配偶無扶養親屬家戶占比達60%,同樣較2019年增加21個百分點;設籍台北市的家戶占比已超過70%,較2019年增加約30個百分點。整體而言,個人基本所得額主要來自設籍台北市的高齡有偶無扶養家庭。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